1967年,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时期,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军队的稳定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那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力量。然而,此时成都军区的情况却异常复杂,积弊丛生,工作进度几乎停滞不前,面对这一严峻局面,中央果断决定调任梁兴初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希望他能够扭转成都军区的不利局面。
梁兴初将军是善打硬仗恶仗的一员“虎将”,他虽然长相斯文,可打起仗来颇有浑身是胆的英雄气概,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多次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抗美援朝战场上更是打响“万岁军”的名号,他是一位拥有卓越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的将领。梁兴初将军不仅军功卓著,同时他还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建设,拥有坚强的党性和纪律性,因此在1967年中央派他前往成都军区主持工作。
上任之前,周总理特意找梁兴初叮嘱一番,他先重申了成都军区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可以看到成都在中国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同时也能看到成都军区在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如今成都军区在动荡时期机关瘫痪,所以周总理告诉梁兴初:“你到那里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先把局势稳定下来”。
梁兴初深知任务艰巨,因此他向周总理请求再派一个人协助他的工作,周总理沉思之后问道:“你认不认识这个人?”梁兴初听后非常高兴地说:“不但认识,还是老战友呢!”周总理听后放心地说:“就让他给你当政委吧!”这位由周总理推荐之人就是开国中将张国华将军,1930年他与梁兴初都是红军第四军一部的战士,那时他是司号员、梁兴初是通讯员。
在反“围剿”时期,梁兴初与张国华都是作战勇敢的红军战士,他们轻伤不下火线,未等伤愈就提前归队,在战场上因屡立军功而不断晋升。只是他们的发展路线不同,梁兴初一直担任军事指挥官,而张国华在1934年后开始从事政治工作,经历了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之后,他成为一名能征善战、军政兼优的将领,被人誉为拥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本领。
建国后,张国华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过程中体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水平,他严格管理部队,尊重藏民习俗,部队所到之所秋毫无犯,同时他积极开展统战和宣传工作,他的领导能力不仅得到军委的赞赏,还得到格达活佛的赞许,他被藏民们称为“佛光将军”,这对于一位军队将领来说是莫大的殊荣,通过这段经历能看出他是位杰出的政工干部,而周总理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梁兴初是身经百战的军事指挥官,而张国华是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两位老战友强强联合,来到成都军区后很快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他们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军事演习和训练考核,检验部队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确保部队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打得赢,并且通过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引入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以此提高部队的科技含量和作战能力。
在生活上,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官兵的生活状况,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及时发现和解决部队中存在的问题;在思想上,他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官兵之间的矛盾,增强官兵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凝聚力;在后勤上,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改善官兵生活质量,通过加强后勤设施建设、提高物资供应效率来保障官兵们能够得到充足的生活用品和装备物资。
当时四川局势异常紧张,派性斗争如火如荼,武斗事件频发,给当地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此时凸显出张国华将军的重要性,他深入各派群众组织中,耐心倾听各方诉求,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努力化解矛盾;之后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群众们阐述派性斗争的危害,劝诫他们不要采取过激行为,避免发生冲突。
在梁兴初与张国华将军的不懈努力下,四川地区的派性斗争逐渐得到缓解,武斗事件明显减少,军队和社会的稳定得到了有效维护。与此同时,成都军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为后续的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官兵的赞誉,不愧是我军的杰出革命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