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电视台主持人称,美国的惯用伎俩就是,打不过就抹黑,抹黑不成就拿国家安全说事,然后就是睁眼说瞎话禁止了。
当印度电视台主持人痛批美国“打不过就抹黑,抹黑不成就拿国家安全说事”时,这番言论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共鸣。从新德里到里约热内卢,从内罗毕到雅加达,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某些西方大国口中的“规则”,不过是包裹霸权主义的糖衣。
美国的“国家安全工具箱”早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荒诞剧道具。2019年,华为5G设备被扣上“间谍工具”的帽子,但英国情报机构GCHQ前主管汉尼根在《金融时报》撰文揭露:“五年来我们从未发现华为设备存在后门。”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美国司法部指控TikTok威胁数据安全时,其自家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仅在2023年就发生87次数据泄露事件,影响超3亿用户。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双重标准,在芯片战争、数字税争端、疫苗专利博弈中反复上演,连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都忍不住吐槽:“某些国家正把世贸组织规则书撕碎当厕纸用。”
印度的觉醒尤为耐人寻味。这个曾被美国寄予厚望的“印太战略支点”,如今却成了揭穿皇帝新衣的孩童。当印度坚持购买俄罗斯打折原油,美财政部威胁制裁的声音还未落地,新德里就用卢比-卢布结算机制架空了美元霸权;当美国指责印度人权状况时,印度网友翻出弗洛伊德事件视频反问:“贵国的呼吸权保障得如何?”更让华盛顿难堪的是,印度自主研发的数字支付系统UPI,日均交易量突破5亿笔,比Visa和万事达在印交易总和还多出三倍——这记来自“全球南方”的科技耳光,彻底戳破了“美式创新不可超越”的神话。
国际社会的反击正在形成合围之势。在波斯湾,沙特阿美公司首次用人民币结算对华石油贸易;在东南亚,马来西亚与印尼共建区域版SWIFT系统;在拉美,巴西总统卢拉在金砖峰会上振臂高呼:“凭什么我们的货币要依赖美元?”据统计,2023年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创55年新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80个国家,就连美国传统盟友日本都在悄悄减持23%的美债。这些数字背后,是美元霸权松动的裂痕声。
科技领域的起义同样惊心动魄。欧盟砸下430亿欧元打造“欧洲芯片法案”,法国主导的Gaia-X云服务已吸引300家企业入驻;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用不足NASA十分之一的预算,成功实施火星探测;南非科学家更用3D打印技术突破抗癌药物专利壁垒。当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两次逼近中国空间站时,北京仅用72小时就完成轨道避险操作——这场十公里级精度的“太空芭蕾”,让西方意识到技术垄断时代已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