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北京中南海,党中央领导为北京军区副司令的人选发愁,这时,毛主席突然问道“那个王疯子现在在哪?对,就是那个违抗军令的王疯子。”
这个王疯子是何人?他叫王近山,15岁参加革命,跟随徐向前元帅南征北战,20岁成为师长。以敢打硬仗、恶仗出名,在战场上勇敢无畏,敢于拼命,人称“王疯子”。
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糊口,8岁就给地主放牛,13岁开始做长工。
15岁时,王近山加入来到家乡的红军,成为一名通信员。他是天生的战士,曾说地图到了他脑子里就成为立体的,总能在战场上打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每一战都能出其不意,抓住敌人的要害。
1932年,为粉碎国民党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徐向前发动商潢战役。战斗中,王近山所在的30团,奉命夺取一个山头,国民党军装备精良,红军打了很久都没能攻下阵地。
这时,王近山申请出战,带着连队直接冲上去,和敌人展开肉搏。
战斗中,王近山死死抱住一个敌人滚下山崖,他的脑袋被石头撞了一个洞也没有放开敌人,瞅准时机,拔出枪击毙敌人。
王近山的动作鼓舞了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用枪托,枪掉了就扑上去用胳膊,用牙齿咬,最终夺取了山头。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山崖下找到昏迷不醒的王近山,从那以后,他就得了“王疯子”的称号,说他打起仗来不要命,跟疯了一样。
让王近山被更多人熟知的,是韩略村战役。
1943年10月,日军集中兵力,在太岳地区进行“扫荡”,王近山时任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接到命令,率一个团保卫陕甘宁,形势紧急,陈赓特意嘱咐他,尽快赶到延安,路上不要战斗,若不得不战,则要尽快解决战斗,速战速决。
王近山带着部队冲过日军的重重封锁,化装成老百姓,进驻韩略村,这里距离日军的指挥部很近,经常被日军骚扰和抢夺,老百姓不堪其扰。
王近山了解情况后,来不及请示上级,决定在这里设伏打小鬼子。
日军进入王近山的埋伏圈后,战斗很快白热化,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枪战,日军大败,120多人被击毙。
后来才知道,这股日军是当时日本组织的“战地观战团”,全部是中队长及以上级别的军官组成,没想到被王近山直接“团灭”。
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亲自接见王近山,握着他的手说:“我早就听说你王疯子的大名了,韩略村一战,了不起啊。”此外,毛主席还勉励王近山,做“中国第二代军事家”。
王近山在多次战役中都有亮眼表现,参与指挥抗美援朝,立下汗马功劳。在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以后,他也不负毛主席所望,继续发挥自己一往无前的精神,将北京军区治理得井井有条。
任期,王近山从来都严以待人待己,在平常的训练中,都以战场上的标准来要求所有战士和军官,避免做假样子,他说那样的兵上不了战场,都是纸老虎。
王近山的一系列举措,让北京军区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此前热播历史剧《亮剑》,李云龙的原型,很大部分就是取材于王近山的事迹。
“狭路相逢勇者胜”,王近山就是这样敢于“亮剑”,敢于拼命的人。王近山的著作发表时,他的老领导邓小平挥笔写下:一代战将。
参考资料:理论网——敢打硬仗恶仗的“一代战将”王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