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底,我随本会安排拜访了百岁老人,随后我又拜年了五位老人。意在有二: 一是助力社会孝老敬老,二是芝焚蕙叹,我们如何“善终”?这不全是公私掺半吧。我们民族已进入老龄社会,长寿者多了,可善终并非人人皆是。痛苦状、可怜状、悲催状、无奈状让人揪心、痛心、愧疚之心。去年底我又拜年了仍高寿的几位老人,感受颇深。前面五位老人三种情况:
97岁的老师,于去年暑期安然走了: 前年的状况虽卧床,无病状,流食类养命,声如洪钟,思维活跃,交谈自如,眼前过往,历历清晰。到去年中叶,咽喉神经失常,难以下咽,而在无痛中走了。这可以说是“善终”吧。老师的善终,拿得起放得下,心顺隐忍,随遇而安。
第二位前辈,比老师小五岁,在社会上独占一角,在某领域,人生多半,叱咤风云,养就了一把手性格,一旦落入敬老院,很不适应牢笼似的被“拘役”,心中忿忿不平,情绪渐渐损伤了健康,我每拜年一次,见他衰弱一个层次,从体力不支持行走与站立,到不认人与说话不清、大小便不可自持。特别是此次让我心伤:卧床挂着液体,双眼闭着再也睁不起来,呼哧呼哧喘气,嘴合拢不上,我们仨轮流呼唤,他无反应;可也有几阵呼唤。
他能“啊一一”或“嗯”两声,床头桌上放有小半碗糊糊,护理说,咽不了两口,就“噗嗤噗嗤”喷了出来。看来并不是毫无气力,好像在对抗着什么;护理还讲,有时愤怒吼几声,也不知对啥不满意。人活到此状,他是一种痛苦,子女亲朋好友也在煎熬中伤痛。此位是我的奠基者,放不下在职时的“性格”,不能此一时彼一时,永远活在风光中而不能收敛,伤心伤身也苦了膝下之人。
还有两位老师:
2004年因血液病抢救过来,而抱病在家,这也是我恩师。迄今20年熬过来了。我见到老师,卡在椅子与餐桌的空间内,师母正在喂饭,小半碗混合粥: 奶粉、苹果、牛肉、硬块食物搅在一起粉碎成糊糊状,脖子上挎着一只围裙,嘴下还围着一块布巾,接着嘴里溢出来的饭汁;围裙上一个兜兜,装着餐巾纸,老师还可掏出来擦嘴,餐桌上还放着一个抽纸包,他擦不净时,师母就帮他擦。我只交流了几句,因为一说话,喂到口里的饭就涌了出来。可老师认人,能说出前天来看他的学生姓名,还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年龄: 过了年就83岁了。病20年了,我每年都来“见证”老师的寿命状态。老师温文尔雅,在职时与世无争,灵活而不犟劲儿,就当下还能随遇而安而不自弃,忍耐是福。
另一位老师90岁了,去年暑期我那位96岁老师病逝停丧的五天内,他头天吊丧,第五天时火化墓地安葬,全参与了,中午一张餐桌上九位老少学生人人敬酒,他还喝了2两。拜年去他家,他还接我到巷口。拉着我的手进屋,促膝交谈半小时多,我的高中生涯,我的工作情况,都是在他面前,对我厚爱有加,如数家珍。身体很好,这几天腿有点疼一一因为骑车在十字路口躲车不及,甩下来,也没骨伤,现在走路还挺有劲儿。送我出门儿,让我转告学友他很健康,大家勿念。老师的最大的健康“经”就是一辈子不生气。
还有两位连续数年拜访的老母亲。一位“奔九”之家慈,另一位是九十三岁之贤淑。共同特征:女性寿命规律上超男性,生性和蔼和气和顺,苦难放得下,波折任自然,善恶有分寸,一切看得开……她们都构建了自己和谐的家庭,和睦的邻里,和悦的社会关系,才构筑了和美的人生。触动我心的是那93岁慈母,见面我问:“我是谁”,你不是“王瑞喜”?我故意问:“老婶的多大年龄了?”“92,过年93。” “去年拜年我说了,明年我还来拜年,您可要等着我。您说‘中’ 。今年我还说,明年还来拜年,您还要等着我。我要十年、二十年都来给您拜年,您可要记着呀!” 老婶婶笑着说:“中。明年我就搬xxxx去了,你可先打个电话。” 保姆说:“看来,今年身体比去年还好。”你说这拜年开心不开心!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拜老是孝老、敬老的延续。《郭文斌解读弟子规》引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终拓展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个人品德达到“去自我”“去自私”的境界,只有这样,大同社会才有可能实现。
吾辈凡俗之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努力做。人,学有榜样,活有目标,修德养性,老师在前,长辈可鉴,若有“好德”,“善终”何愁!
2025年1月30日(正月初二)河南安阳王瑞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