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北宋运粮河
在广饶邻县博兴县境内,有一条存在于传说中的河流被称为北宋赵家的运粮河,也有的称它为赵王河或者宋朝运粮河。运粮河流淌着历史的血液,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据说,流经博兴境内的这条运粮河,西至河南开封府,东至大海,有部分河段是在古济水河道和古漯水河道上开挖而成的。
济水,作为中国古代四渎之一,曾是一条重要的自然水系,对中原及山东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由于自然变迁和黄河改道等原因,济水的河道逐渐湮没,但其文化影响却源远流长。
古济水示意图
翻看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从博兴吕艺镇遗迹进入广饶后便消失了,但一些村庄的来历和这条运粮河有着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就从地理影像痕迹和查阅相关资料,探究这条湮灭在历史中的在广饶北部的运粮河。
博兴县境内大致河道
运粮河大致走向推测
运粮河从博兴吕艺镇往东基本已经没有河道,但根据沿线村庄名如高渡村可大致判断走向,高渡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据传该村原名“柳泉寺”,因村内柳树成荫、泉水清澈且有一座寺庙而得名。后来,由于村内多数人姓高,且村南运粮河的渡口上常常停有八只大摆渡,过路客商逐渐将“柳泉寺”称为“高八渡”,后期简化为“高渡村”。运粮河从博兴吕艺镇往东进入广饶后,根据天地图观察河流痕迹和沿线的村庄名称大致河流路径如下,沿线村庄还保留了当时的地理命名因素,如古河道村、南口村等。
古道村周边影像可大致看出河流痕迹
往东进入广饶县花官镇,存在与济水古道相关的村落,如古道西村和古道东村,这些村落的命名和地理位置都与济水古道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张氏族谱》记载,古道西村的祖先由枣强县迁来,在一枯河旁立村,取名“枯河道”。这一名称反映了村庄最初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庄逐渐发展,并在1959年3月被分为古东、古西两个行政村,古道西村由此得名。
运粮河大致走向推测
随着河流往东流淌至南口村、北口村。查阅资料发现,北口村相传是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此处因地处济水北岸且每逢夏天河水泛滥决口,故取名北甲下邑口。后来,因“夏口”雅于“下口”,逐渐演变为北夏口。南口村的命名与北口村相呼应,因地处济水南岸而得名南夏口。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也逐渐简称为南口村。可见从吕艺镇到花官乡境内的运粮河基本是在古济水河道河道上基础上而来。
南口村北口村影像痕迹图(此段大概率为小清河古河道遗迹)
从南口村、北口村往东到大码头镇北部段,根据河流痕迹和沿线村庄名,大致判断走向为图,沿线有如南堤村、北堤村。根据资料记载,因处在运粮河南岸,故名南堤村。北堤村因处在运粮河北岸而得名。
从南口村、北口村到南堤村、北堤村大致走向推测
运粮河从南堤村后折向东北后,从高港村处入海。根据资料记载,高港村原名庙古村,始建于唐朝初年,距今已有悠久的历史。因高姓族人在此立村,该村又是古运粮河停泊船只、卸载货物之处,故又名高家港,1950年改称“高港”。在当地一直流传着“先有高家港,后有乐安城”的民谚,可能与高家港曾为汉代广饶故城有关。
根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广饶故城在乐安县东北二十里,《读史方舆纪要》成书于明末,当时广饶名为乐安,县治在青州府治以北九十里,根据此书的表述,汉代的广饶城在乐安县治东北的12公里处,即今广饶县码头镇高家港村一带,这一地理位置使得高港村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地位。
南堤村、北堤村之间的河流痕迹
南堤村、北堤村之间到高港村之间大致走向推测
与小清河故道关系
在查阅资料中,经常发现济水故道和小清河故道合用的现象,在实际河流中,跟运粮河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广饶北部,最著名的就是草桥村,草桥村地处水陆交通要塞,是古代乐安北部名镇,《乐安县志》、《续修广饶县志》中记载”朝宗桥在城北草桥镇,跨济水上,旧系草桥,故以名镇”,通往京城的官道从镇内穿过,镇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为水陆交汇处。朝宗桥为文人墨客及当地百姓游览赏月之处,明清时期“朝宗月色”被列为“乐安八景”之一。
查阅《续修广饶县志》中附图,我们发现草桥村与古道西村和古道东村相距较远,因此此处济水河道和小清河故道并非一致,小清河故道从草桥村折向东北方向,经门圈村往东北,经查阅资料,此地地形“形若圈椅”,因此得名“门家圈”。因此,推测济水故道(运粮河)和小清河故道在南口村、北口村合流的可能性较大。
南宋初年,伪大齐皇帝刘豫,从公元1130年到1137年,将山东境内古济水残留的部分故道进行了疏通整治,导入济南的泉水,经现在的淄博、滨州、东营、潍坊,在今寿光市境内注入渤海的莱州湾,全长237公里,人们给这条人工运河起名为“小清河”。
如今,古老的运粮河遗址上,有的地方被填平改造成了良田,有的地方盖起了漂亮的楼房,还有的地方被改挖成了鱼塘,其最初的作用和使命,已经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变成了一种记忆。
———— / END / ————
往期速递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素材于网络,如有错误,不吝斧正。欢迎关注我们并星标✪!喜欢,请点个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