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电报创始人杜罗夫表示,许多人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如此迅速地赶上美国感到惊讶,但实际上很好解释这种现象,因为中国的中等教育体系优于美国,尤其是在培养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这方面。

杜罗夫指出,中国鼓励孩子之间激烈竞争,而西方学校则会通过禁止公开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来限制竞争。

杜罗夫强调,如果美国在中等教育阶段不做出改变,中国将主导科技领域。

这种解读是有些反直觉的,因为一提到教育,很多人都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大学就不说了,甚至不少人认为西方在中等教育阶段也具有优势。

但事实并非如此。



电报创始人杜罗夫

中国教育的优势

中国在中等教育阶段,全国统一课程标准,强调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的深度和系统性。

并通过标准化考试,推动竞争。

成果就是,中国学生在国际测评(如PISA数学、科学)中长期领先;2022年国际数学奥赛中国队全员金牌,总分连续四年第一。

而高考制度通过激烈竞争选拔出抗压能力强、自律性高的学生,这些特质在科研和工程领域尤为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工程师越来越多,在科技领域的人才呈现井喷式涌现。



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

美国受益

中国杰出的人才越来越多,美国也是受益者。

根据美国智库MacroPolo2023年报告,在美国顶尖AI人才(论文被引用量前20%的研究者)中,约38%出生在中国。

例如,OpenAI的核心团队中至少有15%成员拥有中国教育或工作背景,Meta(Facebook)AI研究院的华人研究员占比超20%。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数据显示,2021年在美国获得STEM博士学位的中国籍学生约6,200人,其中30%-40%进入AI相关领域。

美国大学AI实验室中,中国籍博士后和研究员占比约25%。

当然,不可能所有中国培养的人才都去了美国,或者都留在了美国。

目前在AI领域,中国的工程师数量,规模远超美国。

中国在数学、工程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扎实基础教育,为AI人才培养提供了庞大的基数。根据教育部数据,2023年中国STEM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远超美国(约80万)。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留美人才开始回归中国,回国比例不断攀升。

这将会对中美竞争造成更大的影响。



AI竞争将愈发激烈

美国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在人才引进方面,美国正在开倒车,尤其是对于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以前的流程是,在美国留学,深造,然后在美国工作,通过H-1B一直留在美国。

现在单单是去美国留学这一步,就没那么容易了,美国对中国的保守政策,覆盖方方面面。

而在美国上完大学之后,也不是说能轻松留在美国,因为H-1B签证,本就收紧了,对中国籍收得更紧。

还有就是,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机会越来越多,想要留在美国的人才,越来越少。

总的来说,美国在AI领域取得发展,甚至是领先,与中国的教育体系有直接关系,这也就注定了,中国一定可以追赶得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