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巴以冲突延宕外溢,严重冲击中东多国经济。当下,中东多数国家已深刻认识到,摆脱西方能源和金融霸权束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谋求经济多元化、实现共同发展是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积极深化对华合作成为地区国家的广泛共识。
近年来,许多中东国家将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中国与共建国家加强合作、共创机遇,将发展成果惠及地区民生,为乱局中的中东地区增添希望。
地缘冲突拖累中东经济
自本轮巴以及黎以冲突爆发以来,位于地区冲突前沿的黎巴嫩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估算,延宕一年多的黎以冲突使黎巴嫩遭受约85亿美元损失。
世界银行官网截图
黎巴嫩看守政府经贸部长阿明·萨拉姆表示,黎以冲突对黎巴嫩造成的最终损失将远远超过报告目前的预估额。
阿明·萨拉姆说:"实际上,黎巴嫩政府的评估是,世界银行提出的80多亿美元的数字是关于黎以冲突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如果我们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的话,这个数字很容易翻倍。我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统计的累计损失约200亿美元,包括经济领域的损失,基础设施被破坏,以及黎巴嫩超过50%的失业率,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截图
在中东冲突的漩涡中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经济均遭受严重冲击。巴勒斯坦经济基础被毁,民众贫困率急剧上升。
受战乱影响,以色列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大幅减少,酒店、餐饮以及与旅游相关服务业面临收入下滑和裁员。以色列高科技行业面临人才外流和海外投资减少,一些科技公司外迁。主要港口的航运受阻使物流成本上升,供应链持续紧张。
与此同时,巴以冲突外溢效应持续向周边国家蔓延。由于红海地区局势紧张,埃及苏伊士运河收入大减。据统计,苏伊士运河每月创收从以往约7.5亿美元降至平均每月3亿美元。以色列邻国约旦的经济也受到冲击,承受着旅游业收入下滑、陆上贸易路线受阻、外国投资减少等重压。
埃及今日新闻报道截图
地缘政治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不止于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表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地之一,中东地区安全局势全面恶化对全球的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李子昕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作为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战略枢纽,它在全球贸易和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如今,中东已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地之一,中东的安全局势动荡将直接影响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除战乱外,美联储货币政策等西方因素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冲击中东国家经济。
由于美联储长期维持高利率政策,吸引美元回流,加剧了部分国家的外汇短缺困境,对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形成了制约,同时严重威胁到中东地区相对脆弱经济体的金融稳定和债务安全。部分中东国家因此出现了汇率异常波动,输入性通货膨胀问题也愈发严重。
中东多国对华合作稳定发展
为摆脱美西方的金融与能源胁迫,中东国家在增强经济韧性、推动多元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此同时,中东国家对华经贸合作呈现多点开花局面,对接程度更深、拓展领域更广,有效满足了中东国家的发展需求。
以沙特为例,对华经贸合作继续向新、向深、向全发展。沙特投资大臣哈立德·法利赫表示,中国是沙特重要的经济和商业伙伴,两国快速提升的经贸往来为双方未来的投资合作描绘了光明前景。
哈立德·法利赫说:"目前大约有750家中国合资或独资公司在沙特开展业务,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眼下沙特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不少项目都有中国建筑承包和建材企业参与,其中包括在建的沙特新未来城等大型项目以及其他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等。"
沙特投资大臣哈立德·法利赫
中国企业在埃及等中东国家也持续加大投资。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认为,中国在基础设施、能源、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为埃及或其他地区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
伊萨姆·沙拉夫说:"在埃及,我们通过这些大型项目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我们在埃及新行政首都和地中海沿岸其他城市的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
此外,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加快各自能源转型步伐的同时,大力推进能源合作向"新"逐"绿",为双方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今年1月14日,中国核工业集团首次在中东地区展示了核能一体化沙盘模型及高温气冷堆模型,全面展示了其"核能+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还与阿联酋马斯达尔公司签订了阿联酋RTC(全天候)光储项目中标函。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了许多新的合作亮点,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新动能。
素材来源 |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记者丨黄涛
编辑丨王洹星
签审丨原丁 邹浩宇
监制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