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观

2024年,《近观中国》邀请来自世界多国的观察员们,深入探察中国社会状况和中国人的生活,全年先后探访了30多个中国城乡,“上山下乡”,从繁华黄河路到摇滚石家庄,从海洋到沙漠,从民生到大国重器......我们解读和见证着今日中国的发展变化与各种风貌。每一次行走观察,每一段与当事人的对话都让全世界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本期《近观中国》新春特别节目,邀请到了多次参与节目的拉脱维亚观察员安泽、比利时观察员彭望龙和英国观察员托比,走进凤凰中心,开启新春茶话会。让他们说说自己过去一年在对中国的观察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与感受?



2024年,在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认识中国。随着分享中国文化和生活的视频火遍全球社交媒体,过去关于中国的很多不实谣言被粉碎,外国游客开始自发为中国正名。中国在外国人眼中发生了新变化,那么在过去一年中,中国本身又经历着哪些新变化?

旅游“奔县” 交通便利



彭望龙、安泽和托比

2024年国庆期间,中国人的旅游喜好发生了新变化,开始延伸向更偏远的地方,还出现了一个流行的词——“奔县”

安泽:“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那边更有性价比。”



探访山下湖珍珠

彭望龙:“这些人都是来自大城市,城市里更多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率。慢旅行可以让你重新去了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这种亲密关系。还要感谢国家修的路,方便的交通和网络,这一块欧洲稍显不足。”



作为中老铁路的体验者,托比对中国的交通便捷深有感触。

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它修建于地形最复杂的云南西南部和老挝北部,穿越高山河谷,使昆明、玉溪、西双版纳等城市第一次被铁路相连,也结束了老挝没有火车的历史。通车后,从昆明市到西双版纳仅需3小时左右,到老挝万象可朝发夕至。

托比:“中老铁路是一个长期的计划,以后说不定从昆明一直到新加坡,对周边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探访中老铁路

随着中老铁路的通行,周边国家的人民和经济都受到了福泽。过去提到老挝,人们想到的都是金三角制毒贩毒。而现在大片罂粟被橡胶树代替,为当地人带来了新收入。

热爱是让文化延续的力量

在不同旅途中,每位观察员都遇到过让自己难忘的人。中国人,经常有一股韧劲。



高爷

让彭望龙最难忘的嘉宾,是守护着巴丹吉林沙漠的牧民高爷。

高爷今年67岁,1960年代初,3岁的他跟随父母从老家甘肃民勤县一路打工,逃难来到这里安家,一待就是一辈子。

彭望龙:“他很了不起,因为他就是选择非常少的一个人,他只有这个沙漠,这个农场,不像我们,我们选择特别多。我自己有时候会有点迷茫,也会有一点焦虑。但是他告诉我,应该要回归到一些最基本的东西,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调整自己。

2000年后,随着沙漠通电,各种设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游客来到高爷的农场,他现在还开了民宿。



探访潮汕英歌舞

像高爷一样坚持的人,还有潮汕普宁执着传承英歌舞的年轻人们。他们可能各自都有不同的生活不易,但英歌舞却是始终不愿放弃的坚持。

彭望龙:“普宁是潮汕一个很小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很多年轻人选择投入到英歌舞,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他们不仅热爱英歌舞,更看重对于这一文化和习俗的传承。”



而对于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安泽也深有体会。

安泽:“我前段时间去哈尔滨,那边是冰雪文化,老少都会在外边滑冰。能看到他们从骨子里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热爱。”



2024年12月 哈尔滨

托比:“我们是往越来越都市的方向走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把传统的文化留下来。”



托比:“佛山举办功夫国际比赛时,各个国家的人都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传给了年轻的中国人,也传到了国外。那些来中国的人,比赛完就去旅游,去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



托比展示唐卡

托比聊到了自己的青海之旅,并向安泽和彭望龙展示自己得到的唐卡。托比从得到的那天开始,就每天戴着它。

藏族的每家每户都有唐卡,唐卡对于他们来说不只是一个画,而是他们心中信仰的表达。

中国推动的大国工程建设

2024年,中国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举国体制为优势,推动了一系列大国工程建设。



《近观中国》关注能源领域,跋涉戈壁,观察员们探访了亚洲第一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他们也穿越海洋,探访了全球首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深海一号”作业平台

安泽探访的“深海一号”作业平台是由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也是“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心脏。

平台漂浮在茫茫大海上,工作人员需要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连续工作28天,枯燥乏味且条件艰苦。比如,夏天时,他们需要穿戴安全防护装备,在高温中长时间户外作业。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家庭与工作平衡的挑战。



探访“深海一号”

托比:“你觉得为什么他们愿意做这份工作?”

安泽:“是有一种精神在。”



托比探访敦煌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托比探访了位于敦煌的“超级镜子”电站。该项目利用太阳热量发电,并且利用盐来吸收和储存高温能量,是中国乃至亚洲目前规模最大、聚光能力最强的光热电站,通过12000面定日镜将太阳光反射到260米高塔处汇聚热能发电,场景十分壮观。



托比:“中国现在发展得特别快。这里的工作人员是全国招聘,好大学的人才为什么愿意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因为这是一种新的技术,也是中国国家正在发展的一个方向。他们都可以说,我是中国第一批这种新能源电站的参与者。在中国,像这些大工程,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很了不起。”

台湾同胞寻根

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达到了440.5万人次,同比增长53.8%。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都在恢复和扩大。《近观中国》来到湄州祖庙,了解结两岸的妈祖文化。跟随台湾人探访他们在福建泉州的宗祠,体味跨越海峡的“寻根路”。









安泽:“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们说春节是可以不回来,但清明节一定要回。”

托比:“当时我们采访了一个从台湾过来的人。他们家族每年清明节都会在宗祠举行比较大的活动,每年都会从台湾过来。我觉得有些外国人,包括我自己,可能受一些媒体的影响,感觉海峡两岸还是分开的。但是如果你真正地了解这些人,了解他们的故事,其实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大家庭。”

新春快乐



乙巳新至,瑞启华年,《近观中国》祝大家新春快乐,蛇年大吉。2025年,我们精彩继续,周日晚22:00,凤凰卫视中文台不见不散。

制作人:张小玲

编导:李杰

编辑:于二丫 彭天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