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参与其中,开心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风险。穿着臃肿,使得孩子在冰雪运动中平衡、协调和稳定性控制不佳,容易导致摔倒和碰撞。同时,缺乏充分的热身运动也是导致损伤的原因之一。近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陕西省疾控局特邀陕西省疾控科普专家库成员、西安市儿童医院骨科副主任王小玮就相关防护知识进行介绍。
如何预防?
首先
首先选择正规的冰雪运动场所,不要带孩子去无防护野外场地。了解活动场所的安全设施配备情况,如安全标识、救护设备和器材等。家长和教练应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冰雪运动项目,充分考虑孩子的健康状况和基础疾病。
其次
为孩子选择合适且正规的冰雪运动服装和器材,如保暖透气的衣物、防水手套、帽子、护目镜等。确保装备的尺寸和功能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孩子在运动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如头盔、护膝、护肘、手套等。但也不宜过多,以免妨碍身体活动。
第三
充分热身,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时间不少于15分钟,重点活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特别是肌肉的充分牵拉,可以预防大部分过度使用性损伤和肌肉痉挛。寒冷天气中,热身时间应适当延长。体能训练,提前进行体能训练,提高孩子的耐力和力量,以适应冰雪运动的需要。
第四
遵守规则,严格遵守活动场所的相关规定和警示标志,不要在限制区域内滑行。避免在复杂地形或高速滑行。避免过度自信或盲目冒险。避免碰撞,如果滑雪道或溜冰场较为拥挤,建议不要进行运动,避免撞伤别人或被撞伤。
第五
关注天气,户外冰雪运动前,应关注天气情况,避免在大雪、强风、低温、雾霾等恶劣天气中进行运动。
家长和教练应掌握一些
基本的急救知识
在出现急性肌肉、软组织挫伤拉伤,关节扭伤时,应立即让孩子停止运动,采取急救措施:立即保护受伤部位,避免二次损伤。尽快将患者转移出赛道,不要让患处出现其受伤的相似动作。使用毛毯、毛巾等包裹伤者身体,避免失温。早期患处冰敷可以减少出血、缓解疼痛。每次冰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间隔时间为1-2小时。使用加压绷带包扎伤口,限制患处进一步的肿胀。将受伤部位抬高,使受伤部位放置于高于心脏水平的地方,利用重力帮助血液及组织液回流,减少肿胀。如果发生出血,首先进行压迫止血。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情况,可以在四肢部位使用皮带或魔术头巾等制作止血带,在损伤部位近端加压。
如果孩子出现骨折或关节脱位等严重损伤,应立即平卧,不要盲目搀扶或按摩,以免加重病情,固定骨折部位:用木板、硬纸板等物品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减少骨折端的活动,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并立即呼叫专业救援。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邀请专家
王小玮
陕西省疾控科普专家库成员
西安市儿童医院骨科副主任
来源:陕西省疾控局
网编: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