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80年代的在职职工分为两种身份——工人身份和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是指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审批等手续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体制内公职人员所具有的干部编制身份。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中专院校扩招了,不再包分配,干部身份作用也就越来越弱。但是我们判断干部身份还是有依据可循的,那就是转正定级表和派遣证。我们只需要翻开个人档案,只要有转正定级表和派遣证(报到证),那就是干部身份,但是2016年人社部出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通知》(人社厅发〔2016〕75号)文件,明确“为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今后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对初次就业的流动人员不再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与干部身份的认定不再有关系。
干部身份的用处
(1)干部交流。只有有干部身份,才能说是干部调动。
(2)职称评审。在我国,无论各行各业都会有职称评定,而且相信任何单位都希望有那些有职称的人来工作。
(3)提拔职务。就是说如果你要被提升干部,就必须拥有干部身份。
(4)工龄计算。工龄从拥有干部身份开始计算。(工龄关系着你的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
(5)待遇较高。拥有干部身份养老保险拿的钱数多。
干部身份如何获取
取得国家干部身份的几种情况:
(1)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手续,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办理转正手续后,即取得国家干部身份;
(2)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
(3)省级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录用的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聘用制干部;
(4)按人大的选举法规定当选的副镇长及以上职务的工作人员。
干部身份认定依据及方法
不同途径获得干部身份应归入个人档案的材料:
(1)直接就业:报到(派遣)证、吸收录用干部审批表、转正定级审批表;
(2)军转就业:军队干部转业审批报告表
(3)工人转干:转干审批表
(4)公务员:公务员录用审批表、公务员过渡审批表、公务员登记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5)外部调任:公务员调任审批表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调入审批表
材料存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调查:
(1)单位是否开展过招录工作,通过查阅文书档案、会议纪要等材料进行核实;
(2)看是否符合当时的招录条件;
(3)单位是否录用了该干部,查询是否在录用名单内,手续是否齐全。
放弃干部身份的几种情况:
(1)买断工龄;
(2)弃档(包括自己拿档案);
(3)档案内不能有除名、辞退、处分、擅自离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