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走亲戚、拜年成了许多人一年里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按理说,这是一次增进亲情的机会,一次与家人相聚、互诉衷肠的美好时光。

可是现在,这样的传统已经变了味儿。

亲情被抛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炫耀、攀比甚至利益算计。

这样的拜年方式,不仅让年味变淡,还让原本亲密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



01

面子驱动:不是走亲戚,是走形式。

走亲戚本该是简单的相聚,谈谈这一年的收获和生活琐事,可是如今,有些人走亲戚完全是为了面子,目的只有一个——炫耀。

有人特意开着豪车回乡,衣服穿得名牌堆满身,生怕别人看不出自己“混得好”。

进了亲戚家,三句话不离自己的工作、收入,甚至还要有意无意地暗示别人过得不如自己。

拜年这样原本温馨的场合,变成了一场毫无意义的攀比。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面子驱动的拜年,不仅拉远了亲戚之间的距离,还容易让原本简单的关系变得复杂。

明明是亲戚,却好像成了相互竞争的“对手”。

这样的拜年,还剩下什么意义呢?



02

礼尚往来:亲情被等价交换取代。

过年送礼,本是礼尚往来的体现,是一种对彼此关系的尊重。

可是现在,送礼已经变成了一种攀比的工具。

礼物的价格和规格,似乎成了衡量感情深浅的唯一标准。

有的人走亲戚时拎着昂贵的礼品,但这份礼物的背后并不是单纯的心意,而是期待对方“还礼”。

如果对方回的礼物价值低于预期,心里就会觉得不舒服,甚至埋怨对方不够重视自己。

送礼和回礼,变成了一场充满利益算计的“交易”。

这样的拜年方式,完全丢失了传统的美好初衷。

亲情本该是一种无条件的关怀和陪伴,而不是被这些物质的东西绑架。

靠礼物堆积出来的关系,又能有多深呢?



03

表面热络:走完场子,就各过各的。

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是“表面热络”。

过年期间,有些人突然变得特别积极热情,走亲戚、拜年一场接一场,嘴上满是客套话,看似对每个人都十分关心。

可是当年节一过,这种热情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平日里甚至连最基本的问候都没有。

这种表面上的热络,说到底不过是完成“传统任务”罢了。

走亲戚成了一种例行公事,拜年变成了一场虚伪的仪式,亲情在这种形式化的操作中逐渐变得冷淡甚至疏远。

这样的拜年,不仅让人感觉疲惫,还让亲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冷漠。

时间长了,这种“场面情”只能让年味越来越淡,亲情越来越远。



作者:AGINightingale;

关注我,让文字的音律谱写出生命的乐章;

"夜莺在月光下跳跃,羽毛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它的歌声像一阵美妙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灵魂。"

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