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

排版|小影

编者按:

95后北漂金晶,这次春节返乡,刚到家就发现曾经生活的晋南“十八线小县城”,和印象中的陈旧、落后、破败、灰扑扑,几乎没什么关联了。

与之相反,小县城及周边,充满了各种网红景点。2024年“黑神话悟空”大热,也带火了山西这个重要取景地,金晶所在的小县城也上演了一场“悟空热”。

但一开始的新鲜劲过去后,金晶便发现,小县城好像只是有了“旅游城市”的表象,但还没有“旅游城市”的“里子”。

在金晶看来,小县城文旅一直在进步,但进步的速度,和想象中还有一定差距。

以下为金晶的讲述:

|山西十八线小县城|
|遍布着“网红景点”|

这次春节回晋南老家,我惊讶地发现,这个一直以“煤”为特色、常住人口不足26万、GDP只有北京朝阳区百分之一的小县城,居然在某些角度有点像个旅游城市了。

年前,返乡的车刚开进小县城,我就看见,以前进出城必经的一个不起眼城门楼子,现在修建一新,成了本地标志性建筑,晚上被灯光勾勒轮廓后,一片璀璨。


到家和父母唠嗑才知道,那个地方早已经升级为了“古城景区”,“城门楼子”只是入口,进去之后才是重头戏,有牌坊、古楼、铁钟、古庙等一连串古建筑景点。

这些曾经没当回事儿的古建筑群,现在居然成了县城的中心景区。

古建筑修复之外,景区旅游设施也都建了起来,甚至还有很多“人造景”,其中有一个“李府招婿”的绣楼。据说,每逢重要节日,这里就会演上一出“李府招婿”的情景剧。


大年初一和老家的朋友们出门小聚,路过古城门口,发现不远处的马路边上,居然还有人牵着几匹马,吆喝着“骑马拍照、20一张”。

这又让我狠狠吃惊了一把,毕竟骑马这些游玩体验项目,我以前只在大理、张掖之类的典型旅游城市才见到过。朋友说,县城周边这两年开了好几个马场,她还去体验过几回“策马奔腾”。

或许是看出了我的惊讶,大年初一晚上的聚会上,朋友开始跟我细数这两年小县城“冒”出来的一个个景点。

古建筑是一个方面,就比如说,我们中学校门口那个经常锁着门的小庙,以前看起来灰扑扑的,但其实是一个元代戏台,历史久远,现在常常有人路过拍照打卡。

说到这儿,我想起来,国产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2024年下半年上线后,带火了山西旅游。当时看市里推出的旅游线路,小县城的元代宫观,也是其中一站。我也赶紧问了问,有没有感觉当时小县城来旅游的人变多?

一个朋友说,那个元代宫观是在一个古村落里,以前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自己也是借着“黑神话悟空”才知道小县城还有这样一个古建筑群,大多数本地人对这些古建筑早已无感,只有一部分因为“黑神话悟空”激发好奇心,才会去看看。

除了古建筑,县城周边的古山也是重点开发的方向。朋友掰着手指头一数,这才发现,这个小县城周边,至少已经开发了六座山做旅游景区。

其中有一座山,景区免费,游玩项目也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山脚下开了一个儿童游乐园,一下吸引了很多亲子游的受众。

另一座山脚下有万亩连翘,等到春天连翘花季,这里就成了网红摄影打卡基地。春天除了连翘花,县城周边另一个村落还有桃花文化节活动,也是拍照重要打卡地。

不止我们县网红景点越来越多,隔壁几个小县城同样如此,从大型游乐场到古镇游园会,还有夏天漂流、冬天滑雪,几乎应有尽有。而老家小县城很多人都是短视频平台一刷到周边的网红景点,就找时间开着车去打卡了。

朋友说的这一切,让我有种感觉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毕竟我大学毕业决定留在一线打拼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小县城没啥娱乐活动,满足不了精神文化需求。结果现在发现,老家同龄人能玩出的花样,一点不比一线“牛马”少。

|一个又一个网红景点|
|少不了“照骗”和“体验黑洞”|

在聚会前半段细数“网红景点”之多时,我还在感慨,小县城变得越来越不认识了,就像是患上了“网红景点饥渴症”一样,网红景点一个又一个的增加。

没想到聚会后半段,居然成了小县城“网红景点”的吐槽大会。

最大的槽点,离不了两个,一个是“滤镜”,也就是景点名不副实;一个是缺少新鲜感和体验感。

朋友举了个例子,就比如桃花节,听起来非常高大上,宣传中有各种各样的文艺表演、民俗活动,吸引了不少人,但实际上,有些活动充满了“精致土”的感觉,很多人“笑着去、哭着回”。

还有“黑神话悟空”,我们县城也摆出了悟空造型,但实际效果就有点“一言难尽”。


这让我想起,前年国庆,家人在短视频平台看到隔壁县城新开了一个游乐园,视频宣传里规模很大,游玩项目有十几个,还有孙悟空、变形金刚等各种NPC可以留念合影。

但实际到了景点才发现,八九十元一张的门票,进去之后,十几个项目一两个小时就逛完了,NPC只看到了一个孙悟空,没多会儿也不见踪影了。

还有新鲜感和体验感的缺乏,就比如说“李府招婿”的情景剧,我去年才第一次知道,但是,朋友说,那个情景剧,至少演了得有三四年了,而且剧情基本不变,越来越难吸引人了。

我有一个朋友在中学当老师,因为周末和寒暑假,节假日相对较多,虽然本县的网红景点越来越多,但她还是常常感觉县城“玩腻了”,每逢节假日,她更喜欢自驾去西安或者河南洛阳、开封等周边城市玩。

此外,小县城在文旅宣传的时候,总是强调历史底蕴, 但是,本地人看得多了后,会感觉文化深度有点被消解为了打卡背景板,而非遗传承,更像是流水线表演。

放在整个山西,这两年除了大热的五台山、大同石窟、平遥古城等景点外,晋城的司徒小镇、临汾的尧都古镇这些山西的“人造小镇”,也吸引了大量人流。尧都古镇还打出了“每天百场演艺”的口号。


▲ 图 / 尧都古镇抖音

但是,仅仅对比司徒小镇、尧都古镇,我们县城的古城景区,差距还不小。哪怕是对比同为县城的洪洞县,因为其有知名景点大槐树,文旅发展的速度我们小县城也还“拍马难追”。

也正因此,虽然我们小县城的网红景点越来越多,但小县城对于远程游客和高端游客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强。

|“网红景点”背后的推手|
|能否助力小县城腾飞?|

一场聚会结束后,对于小县城的旅游业发展,我也从最开始时的兴致勃勃,到最后有点五味杂陈。

回家这几天,我可以清晰感知到小县城发展文旅的决心和动作。

一系列“网红景点”打造的背后,这个小县城将文化旅游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并且在2024年已经通过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初审验收。

除了“网红景点”越来越多,县城这两年还进行了“公路大改造”,不仅原有部分道路加宽加固,而且新修了几条四车道大马路。

小县城的酒店也越来越多,在美团上能够搜到的十几家酒店中,几乎有三分之一都是近两年新装修或者开业的。

但同时,我也更感知到了小县城发力文旅的局限性。

这个春节,延续“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山西旅游的热度还在攀升。携程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年味游”正成为2025春节国内游游客的不二之选,太原位列全国年味目的地城市第五,山西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7%,大同预订订单,同比去年增长约4倍。

但是,对比西安大唐不夜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乃至淄博烧烤的成功出圈,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全面发展,山西似乎还“差一口气”。

从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度和独特性来讲,山西丝毫不输其他热门文旅地。但是,山西文旅离头部目的地还有不小差距。一方面,山西省内众多景点分散,大多都是分散在小县城里,导致游客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较多,降低了旅游的性价比和游客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游客不再满足走马观花,而要深度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这方面山西文旅还有很多课要补。

即便是基础的服务接待能力,山西文旅也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匹配。根据文旅部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星级饭店数量情况表”,山西五星至一星级酒店共165家,低于全国平均数,位列倒数第十。


▲ 图 / 文旅部

山西文旅在景区管理上还存在不足,游客在短视频平台的反馈中,山西文旅在应对旅游高峰、提升游客体验上还有待加强。

山西整体在文旅发展上的滞后性,也影响着我所在晋南小县城旅游业的发展。

小县城文旅局负责人前几年曾定下目标,要实现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

但是,2023年,小县城全年全县旅游景点接待游客人次才刚刚达到60万,才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旅游带来的收入,也才不足8000万,尽管同比增长了超过50%,但在百亿级的GDP中,依然占比很少。

有一位在外创业的老乡曾给县城文旅局留言建议,小县城文化底蕴丰厚,可以开发非遗小镇,结合短视频营销壮大文旅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发展。

县文旅局的回复是,目前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开展非遗活动展示,但是建设非遗小镇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目前还不具备相关条件。

通过这一条留言回复,我感受到了小县城发展文旅行业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前提起山西,会有人形容说“一半沾着煤灰、一半染着佛光”,现在来看,这句话形容我们这个小县城,也不为过。

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县城,发展文旅是有先天优势的,只是从堆砌网红景点,走向真正打出知名度,还需要加大投入。

靠文旅转型,小县城已经努力在往前跑了,只是跑得还不够快。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金晶为化名)

图片源于受访者,侵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