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周义 张典标
除夕夜,零点的钟声刚刚响起,一声清脆响亮的汽笛声,打破茫茫夜色,小伙子们驾驶着作业车,缓缓驱入湄洲湾跨海大桥。没一会儿,这些“海上蜘蛛侠”就戴好头灯,挂上安全带,手脚并用顶着凛冽寒风,爬上大桥,检查接触网供电设备。
作业人员在检查接触网吊弦状态。胡鹏摄
和电影里在高楼大厦间飞檐走壁的蜘蛛侠不同,被称为“海上蜘蛛侠”的许冲和工友们,每天凌晨都“穿梭”在福建湄洲湾海域40多米高的上空。
他们的下方,全长14.7公里的湄洲湾跨海大桥结束了一天的“迎来送往”。作为我国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湄洲湾跨海大桥也是我国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福厦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运期间,每天有150余趟高铁列车运送4万余名旅客跨越山海。
凌晨1点,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上福州供电段莆田高铁供电工区的接触网工们在检查接触网供电设备。徐亮摄
受地理和气候影响,湄洲湾全年有近百天是6级及以上大风天气。高铁接触网长期处于大风、潮湿、高盐的复杂环境中,面临着极大的安全挑战。
接触网就像高铁上方的电能传输带,要保证列车跑出高速度,供电设备的精度非常重要。许冲是福州供电段莆田高铁综合公共工长,他和工友们在列车停运后的0点至4点,承担着湄洲湾跨海大桥上700根支柱、2800个绝缘子和近4万个螺栓的夜间巡检和故障处理任务。
这一次,许冲的徒弟王世东负责检查最难攀登的外侧供电线路。外侧供电线路悬在桥外,王世东需要在高空“走钢丝”。他每挪动一步,下方的许冲就大声提示他接下来的最优“落脚点”。
距离轨面8米海面40多米,王世东在检查接触网设备状态。胡鹏摄
“这个螺帽松了。”王世东大喊。这是今天他们发现的第一处隐患。海风日复一日地侵蚀,加速了供电设备老化,再加上接触网设备的震动次数多、频率高,在列车长期高速运行下,螺栓、螺母容易发生松动。王世东调整位置,身体趴在宽度不到7厘米的肩架上,用一只胳膊抱住身旁的支柱,大半个身体悬空,凭着经验和感觉,一点点紧固松动的螺帽。
“准备架水枪,这些地方绝缘子上的盐分更厚了。”许冲喊道。海风带来的盐分长时间附着在绝缘子表面,当检测数值超标,就容易造成线路短路、跳闸,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必须及时用高压水枪清除。
冲洗绝缘子的飞溅水花,打湿了众人。耳边是咸腥、湿冷的海风,脚下是海浪在漆黑夜色里汹涌。很快,大伙冻得手脚冰凉、鼻子通红,嘴里呼出一团团白气,不少人冷得直发颤。
经验丰富的许冲时不时给大伙打气:“累了就换只手,喘口气,别往下看。”
作业人员在检查接触网整力索状态。胡鹏摄
2012年,许冲大学毕业后进入接触网设备检修的岗位。接触网上的问题,许冲和工友们总能熟练地一一化解,但儿子提出的“问题”,许冲就“束手无策”了。此时此刻,许冲的妻儿都在山东菏泽老家。“爸爸说自己是‘蜘蛛侠’,他那么厉害,为什么过年总回不来?”6岁的儿子的问题,许冲没一次能答上来。
凌晨3点半,检修任务完成,所有人回到接触网作业车内。万家团圆夜,天涯共此时。很少人知道,“海上蜘蛛侠”们又度过了一个不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