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晨 徐宁

章丘梆子发源于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的一个山村——石匣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从2019年开始,在返乡创业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景华的带领下,开始走上文化振兴之路。依托石匣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章丘梆子的传统,石匣村的村集体收入在2019年突破了50万元。下一步,石匣村的目标是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到150万元,并带动周围五个镇街共同发展。


景刚介绍章丘梆子的发展历史

2018年响应当地政府号召,一直在北京经商的景华回到章丘,并于年底担任老家石匣村的村委会主任。

彼时的石匣村还是个贫困村,多年来村集体收入仅有几万元。该如何发展家乡?景华决定走产业振兴的道路。依靠传统农业,发展周期太长,景华将目光瞄向了文旅产业和文化产业。

整个石匣村约12平方公里,村内有二十几座山峰和三十六处泉眼,还是赢汶河的源头和齐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用了一年的时间,石匣村于2019年被打造成国家3A级景区。

石匣村还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章丘梆子的发源地,利用这一传统,石匣村开始同步走上文化振兴之路。

2019年,石匣村筹建了章丘梆子戏剧博物馆。村里的老戏班也成为了正式的剧团,登上了明水古城、乌镇戏剧节等舞台,从自娱自乐到接到商演,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吸引不少年轻人加入章丘梆子。

石匣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委员景刚介绍,章丘梆子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句。现在剧团有成员30多人,都是石匣村的村民,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才4岁。

怎么利用章丘梆子振兴乡村?景华和章丘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于亮兴想到了石匣村特有的“过半年”习俗。

景刚介绍,百年前村里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有人说,要等到过年瘟疫才会结束。这时有人提议,“咱们现在过年不就行了?”于是村民决定在马上到来的农历六月二十日过年。而这个日子正好处于年中,于是就有了过半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2019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在街道办的牵头下,石匣村举办了第一届“过半年戏剧节”,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

在描述2024年的“第六届过半年乡村振兴戏剧节”时,景刚激动地说:比过春节还要热闹。

开幕那天,“客流量不低于2万人。”景刚说,村里的停车场只能停放一百多辆车,很多车停不下,只能停在山路上,“停了至少5公里。”

一般戏剧节会持续十天左右,那几天的石匣村可谓人山人海。村民游客围绕着戏台,水泄不通。除了村里的戏剧团上台表演外,还邀请来不少戏曲名家登台表演。从早到晚,热闹非凡。

石匣村的知名度被打响后,不少年轻人也开始返乡创业,如今石匣村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南山小米,畅销八方。

景华说,2019年之前,想在石匣村找个饭店是不可能的,但如今的石匣村,饭店、民宿、农家乐,不下十几家。也是在2019年,石匣村的村集体收入突破了50万元。

景华的打算是,在未来两年把石匣村打造成4A级景区,让村级治理更加有效,让村集体的收入更高,“到2025年底2026年初,突破100万到150万。”

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景华希望接下来让石匣村作为一个起始点和样板村,带动周围五个镇街共同发展。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