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家灯火照亮团圆的时刻,官兵们依然坚守在战位。对于军人来说,过年有着别样的意味,有坚守、有祝福、有喜悦……让我们一起品读他们的过年“关键词”,体会不一样的年味儿。
01
央视报道
国防军事早报丨人民空军各部队祝福祖国
中国军号
来了来了!他们都来拜年了!
当子弟兵拜年遇上钢铁洪流~
中国军视网
气势拉满!中国军人的硬核拜年来了!
人民空军
空军小编们给大家拜年!
新春佳节,空军多个新媒体的小编们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
02
解放军报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感悟坚守与奉献——
守岛就是守家园
■孙嘉浩 解放军报记者 任旭 刘宝瑞
渤海深处,有一个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岛,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就驻守在这里。
寒风料峭,记者踏上登岛的渡船,同行的还有结束休假归队的雷达站一级军士长彭好奎。今年,是他在岛上服役的第29年。“这里10级以上的大风很常见,有时海况恶劣,连续十几天都不通航,今天难得遇上了好天气。”彭好奎说。
汽笛鸣响,渡船抵达小岛码头,官兵热情地向我们挥手。
登岛后,雷达站唐指导员问记者:“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海边的石头?那是早年间建设雷达站所用的材料。”
“我第一次上岛时,住的就是用这些石头搭起来的房子。”彭好奎接过话茬,“如今,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石头房’变成了三层小楼,家属临时来队住房也建起来了,并实现了‘拎包入住’。”
走进雷达站,一级上士范德钧把记者带到一面石头墙前。
“2022年,我们站开始评选‘最美海岛人’,当选官兵从海边挑一块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字,摆在墙上以示纪念。”范德钧说,“石头代表的是朴实、坚守,选择石头作为‘奖杯’,就是提醒我们要永葆艰苦奋斗的底色和坚如磐石的品格。”
走上三楼,来到训练室,只见官兵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微小的回波光点,报告目标的方位、距离等参数。负责组训的是雷达操纵员沈帅。前期,因训练成绩优异、组训方法灵活,他被抽调到雷达站所在旅教导队任教员。去年底,表现出色的沈帅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要求回到海岛。
“骨干主动担当作为,带动更多官兵精武强能。”雷达站尹站长介绍,这几年,旅里组织比武竞赛,夺得主战专业第一名的都是站里的官兵。雷达站先后18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连续7年夺得旅群众性练兵比武总评第一名。
交谈间,警铃骤然响起。“发现不明空中目标!”归队后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的彭好奎,带领“一号班”迅速奔向战位。
奔向战位的这段路,彭好奎跑了29年。29年来,这位老兵就像一颗“钢钉”,牢牢铆在海岛上。
返程途中,一处修整过的路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那年8月,一批装备运抵海岛。因装备过重,运输车在一个转弯处压塌路面,车辆发生侧倾,情况危急。
“岛上没有吊装设备,只能依靠人力。”下士施赋毅清楚地记得,时任站长作动员时说的一番话:“干部骨干往前上,年轻同志靠后站。”炎炎烈日下,大家就地取材,把一块块石头搬进驾驶室平衡配重。石头重量不够,他们就爬到运输车上,最终解除了危险。
平时同甘共苦,战时生死与共。小岛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一茬茬官兵。“我们早已习惯把小岛当作‘家’,守岛就是守家园。”彭好奎说。
“英勇如浪架起警戒天网,坚硬如石制胜电磁疆场……”记者离开小岛时,官兵高唱自创的雷达站站歌前来送别。嘹亮的歌声,在蔚蓝的天空下回荡,飘得很远很远……
本文刊于2月2日解放军报02版
央视报道
军事报道丨新春走军营 除夕夜 我在战位守护战鹰
人民空军
【春节在战位】战备值班飞行员:我在云端守护万家团圆
万家团圆时,有一群人却在24小时值班战备中度过了他们的春节。记者跟拍战备飞行员的一天,看他们在云端守护万家团圆。
走进战备值班楼的时候
飞行员汤海洋
已经和他的战友们
开始了早上的飞行协同
过年的味道似乎少了一些
更多的则是
平静之下的紧张
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汤海洋
我们要一项一项逐一去协同,就比如说今天天气(情况),也是我们协同内容的一部分,我们早协同,是为了保证我们高效快速地去处置不明空情。我们的拉动是有时限的,飞机也是24小时准备好的。
采访中
警报突然响起
一场战备拉动演练随即展开
从飞行员到机务人员
每个人忙而不乱、紧密配合
让记者瞬间感受到了
汤海洋所说的随时升空
24小时待战的状态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汤海洋
我们的战备拉动是经常的,同时我们的战备拉动是不打招呼的,这样既是对我们人员和装备的检验,也是保障我们人员在岗在位在状态的一个方式方法。
演练结束后
汤海洋带着徒弟梁浩
对刚才的任务进行了梳理和复盘
在第一次参与春节战备值班的梁浩眼里
这无疑是跟着师傅学习的好机会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 汤海洋
我们现在就是既紧张又平静的这么一种状态。紧张指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去升空应对不明空情,不能有一丝懈怠。平静指有了我和战友的守护,我们相信祖国的空天是安全的。
中国军网
凌霜战雪磨利剑 北部战区空军某部严寒条件下飞行训练影像
数九寒天,祖国北疆某机场,呵气成冰,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北部战区空军某部一场紧贴实战的严寒条件下飞行训练,在冰天雪地中拉开帷幕。
机务官兵目送自己维护的战机起飞。
机务官兵认真检查战机。
机务人员检查飞机进气道。
停机坪上,战机蒙着一层薄薄的冰霜,在凛冽寒风中静默待发。机务人员如往常一样,在严寒中一丝不苟地对战机进行着起飞前的检查维护。他们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安全隐患。
飞行员飞行前绕机检查。
完成飞行前绕机检查,飞行员们迅速登机。他们身着厚重的飞行服,动作却依旧敏捷。舱盖缓缓关闭,座舱内,飞行员们全神贯注地进行着各项飞行前准备工作,眼神坚定而专注。
战机即将上跑道,机务官兵进行复检把关。
战机陆续起飞。
飞行员展开自由空战训练。
“计时起飞!”随着塔台指令下达,首架战机发动机骤然轰鸣,强大的气流卷起地面的积雪,炽热的尾焰瞬间驱散了寒冷。战机如离弦之箭迅速升空,直插云霄。紧接着,一架又一架战机依次呼啸而起,编队向训练空域飞去,机群划破长空的轰鸣声在机场上空久久回荡。
战机训练归来。
捡伞兵迎接战机返回。
战机滑向机棚。
训练结束,战机陆续返航。当战机稳稳降落在跑道上,滑行至机棚,机务人员迅速上前,再次对战机进行细致的检查和维护,为飞机夜航训练做准备。尽管他们的脸庞已被寒风吹得通红,但工作热情却丝毫未减。
夜航开始前,官兵检查道面。
机务人员为战机再次出动准备。
夜航开始,战机滑向起飞线。
严寒条件下的每次飞行训练,都是对部队战斗力的一次考验。全体参训人员克服低温等不利因素,在实战环境中锤炼了飞行技能和战斗意志,提升部队在复杂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未来,他们将继续在风雪中砥砺前行,为捍卫祖国空天贡献力量。
战机在暮色中滑向起飞线。
战机在暮色中滑向起飞线。
战机在暮色中加力升空。
(杨盼 摄影报道)
中国军号
换个视角看军人的年~
03
解放军报
你选择了边关,我选择了你
■黄语轩 解放军报记者 刘宝瑞
深冬时节,草原寒风凛冽。这里冬季最低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最大风力可达10级。一辆汽车疾驰而过,卷起阵阵沙尘。车厢里,军嫂马静眺望车窗外的旷野,满心期待。
在中蒙边境线附近,坐落着北部战区空军某旅某雷达站。这里是马静的新婚丈夫、二级上士冯闯驻守的地方。
“今年来这里过年吧,带你看看边关的景象。”春节前夕,冯闯向马静发出邀请。
千里奔波,殊为不易。从老家辽宁葫芦岛出发,马静坐火车、乘飞机、转汽车,终于在雷达站门口见到了冯闯。
住处窗明几净暖意融融,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虽然自然环境艰苦,但生活设施不断升级。”一级军士长刘玉华的妻子闫小亚感触颇深。她回忆,20年前刚结婚时,家属来队住的还是低矮的小平房。今年,闫小亚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部队驻地与丈夫团聚,住处环境已全面改善。
“妈妈,这个家好漂亮呀!”闫小亚的小儿子奶声奶气地说道。房间内家具电器一应俱全,茶几上还有一束干枝梅静静开放。
“近年来,随着旅里加快推进公寓房装修工程,来队家属实现拎包入住。”该站指导员告诉记者,站里邀请军嫂、军娃在营区院墙上画下“同心画”,让大家切身感受边关雷达站官兵的家国情怀。
晚饭时,正给女儿喂饭的李春听到等级转进铃声,立即放下碗筷,披上大衣冲出门。
“怪不得打给他的电话经常无人接听……”来队这几天,一级上士李春的妻子郭红艳,对丈夫的工作有了更深了解。
军人的肩头扛着小家,更扛着大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守卫的是边关安宁、万家灯火。”丈夫的这句话,马静记得格外清晰。
本文刊于1月29日解放军报02版
央视报道
2025军营过大年丨乐队奏唱《相信》
央视报道
国防军事早报丨多彩活动庆新春 军营年味十足
内容来源:央视网 中国军号 中国军网 解放军报 中国军视网 人民空军 等
【微信号:skdjwz】
主 办:北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
刊 期:第2045期
责任编辑:李俊林
投稿邮箱:skwxgzh@163.com
立即关注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支持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