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登上北上的列车,前往莫斯科,这是时年56岁的他第一次出国。毛主席这次访苏之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与斯大林就中苏两国间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商谈,工作重点就是处理好1945年国民党与苏联所签订下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是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二才是庆祝斯大林七十大寿,并对苏联进行参观访问。



抵达莫斯科的当晚,毛主席就到克里姆林宫拜会了斯大林,他得到了罕见的礼遇。双方进行了海阔天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内容涉及中国目前的军事、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

最后,斯大林再三问毛主席:“你来一趟苏联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这次应该做点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或者愿望?”

毛主席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两人谈到了若干实质性问题,但一涉及中苏条约问题,斯大林就有点顾左右而言他。毛主席只好暂时作罢。



苏方继续在形式上礼遇毛泽东。然而,毛主席并不看重这些,他要斯大林解决实质性问题。终于,他在祝寿的第二天便约谈苏方联络员柯瓦廖夫,提出谈判中苏条约问题。没过几天,毛主席与斯大林举行第二次会谈,会谈长达五个小时,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很多大问题,但斯大林就是对中苏条约避而不谈。



转眼间毛主席来苏十多天了,各国的代表团都纷纷回国去了,但唯独他没有走。斯大林几乎每天都让人打电话来询问毛主席的生活过得是否安适,但始终不提签约之事,也不再会见毛泽东,没有安排非任何其他苏共高级领导人与毛泽东会谈。

懂得忍耐的毛主席此时也按捺不住了。有一次,柯瓦廖夫和翻圣费德林来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忍不住发了火,说道:“我到苏联来,并不是单纯为斯大林来祝寿的。你们如果还想要保持之前跟国民党间的条约,那你们就保持好了,过几天我就会走。我现在的任务只有三个:吃饭、拉屎、睡觉。”这明白无误地是讲给斯大林听的,表达了对斯大林不准备签订新约的强烈不满。



毛主席长时间逗留莫斯科,引起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种种猜测,一时谣言四起,甚至有人认为斯大林软禁了毛泽东。为了戳穿谣言,经双方同意,由苏方起草了一个毛主席答塔斯社记者问的谈话稿,并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谣言随即不攻自破。

谈话稿里有这样的对话,记者:“你在这里打算还待多久?”

毛主席:“还等候一个时期再走,等着签订中苏条约。”



这表明,斯大林决定跟中国谈中苏条约的问题了,不久前的那些借口都不是问题了。

至此,毛主席的心情豁然开朗,精神特别好。他开始到苏联国内参观访问:拜谒列宁墓、访问列宁格勒(现为彼得格勒)、参观波罗的海。毛主席驱车前往波罗的海的喀琅施达要塞,站在厚厚的冰层上,他举目眺望,并发表感慨:“这里真的是千里冰封啊。”

他还笑着说:“我的愿望是要从海参崴(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太平洋的西岸, 走到波罗的海一一大西洋的东岸,然后再从黑海边走到北极圈。到那时我就可以说,我已经把苏联的东西南北都走上了一遍。”陪同的工作人员听到这番话,顿时活跃起来,鼓起掌来。

会谈涉及很多具体问题,少不了周恩来总理的参与。



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周恩来总理带来了一个阵容不小的工作班子。经过一个 月的谈判,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条约。

毛主席第一次访苏所取得的成果还是很丰厚的。这次访苏,不仅维护了中国的民族尊严和国家的主权,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也用条约的形式将中苏友好合作的关系固定了下来,为新中国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