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乌克兰政府又一次玩砸了。

这一次,他们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欧洲邻国——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以切断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方式施压,试图逼迫这些国家屈服。然而,这种鲁莽而短视的策略非但不会赢得更多支持,反而正在加速乌克兰的孤立化,甚至可能让欧洲内部的裂痕进一步扩大。当乌克兰试图通过能源勒索换取政治支持时,它实际上是在亲手摧毁自己在欧盟内部最后的同情与援助。



乌克兰的做法表面上是要“断绝俄罗斯军费来源”,实际上却是在用能源问题绑架欧洲邻国。斯洛伐克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乌克兰此举是对其主权的直接攻击,甚至指责基辅政府暗中支持针对斯洛伐克总理罗贝尔特·菲佐的抗议活动。这一指控的背后,是乌克兰近年来越来越激进的外交策略:只要是对自己不够友好的国家,哪怕是曾经提供过大量援助的盟友,基辅都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政治攻击,甚至试图通过内部煽动制造动荡。这种近乎疯狂的外交路线,不仅伤害了乌克兰在欧洲的形象,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基辅的真实意图产生质疑。

乌克兰政府的“断气牌”并不新鲜。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基辅一直试图通过能源战来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同时迫使欧洲国家进一步与俄罗斯脱钩。然而,现实情况是,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并没有像乌克兰希望的那样迅速消失,反而在某些国家甚至有所回升。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菲佐政府的立场一直相对务实,既不愿彻底倒向西方,也不愿与俄罗斯彻底交恶。乌克兰试图用能源施压的方式强迫斯洛伐克改变政策,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匈牙利更是直接警告,如果乌克兰不恢复天然气过境,他们将阻止欧盟延长对俄罗斯的制裁。这无疑是对乌克兰的沉重打击,因为基辅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欧盟内部出现分裂,尤其是在援乌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



更大的问题在于,乌克兰真的有能力玩好这场能源游戏吗?从理论上讲,乌克兰确实可以通过与阿塞拜疆合作,为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提供替代能源供应,但这一过程绝非一蹴而就。首先,阿塞拜疆本身的天然气供应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取代俄罗斯天然气。其次,运输成本和基础设施问题也将大幅增加乌克兰的能源调配难度。更重要的是,乌克兰自身的能源状况同样岌岌可危,在失去俄罗斯供应的情况下,乌克兰的能源安全本身就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此时选择主动切断欧洲邻国的能源供应,无异于在自己的战线上引爆一颗炸弹。

更令人瞠目的是,乌克兰政府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正在急剧恶化。美国的援助已陷入僵局,拜登政府自身难保,即便勉强通过了一部分军事援助,也很难保证未来的持续性。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前线的攻势不断加大,乌克兰的战线越来越难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不去积极争取更多欧洲国家的支持,反而选择与邻国为敌,甚至以能源胁迫的方式激怒盟友,这种操作简直是不可理喻。基辅政府似乎还沉浸在某种虚幻的自信之中,以为自己仍然是西方世界的宠儿,可以随意要求欧洲国家牺牲自身利益来支持乌克兰。但现实是,欧洲的耐心正在迅速耗尽,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厌倦乌克兰的无底洞式索取。



乌克兰政府一直以来的战略误判,使其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步步走向孤立。从与波兰的粮食争端,到与德国的军援矛盾,再到如今与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能源冲突,乌克兰正不断失去关键盟友的信任。过去两年,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几乎是无条件的,但如今,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政策,不愿继续为乌克兰的错误买单。欧洲国家的现实是,他们有自己的经济和能源需求,不可能无限度地满足乌克兰的政治要求。乌克兰试图用强硬手段迫使欧洲国家完全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完全是低估了欧洲国家的现实利益考量。

乌克兰的外交冒险主义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它的政府需要意识到,继续这种咄咄逼人的策略,只会加速失去盟友,让本已脆弱的外交局势雪上加霜。乌克兰不是美国,无法依靠自身实力来主导国际事务,它必须依赖外部支持才能生存。然而,基辅当局却似乎对此毫无认知,仍然执迷于短期的政治施压手段,而不去构建长期稳定的外交关系。



乌克兰与斯洛伐克、匈牙利的这场天然气风波,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能源问题,而是乌克兰整体外交政策失败的又一缩影。如果乌克兰继续用这样极端和短视的手段对待欧洲国家,它很可能会迎来比俄罗斯进攻更为致命的后果——那就是被盟友彻底抛弃。当西方援助彻底枯竭,当欧洲不再愿意为乌克兰的战争买单,乌克兰将面临真正的灾难。而这一切,正是它自己一步步造成的。

乌克兰政府如果还想避免彻底孤立,就必须尽快调整策略,停止对欧洲邻国的施压,回归务实外交,而不是继续走向孤立和绝望的深渊。然而,基辅当局能否及时清醒过来?从他们一次次的误判来看,恐怕答案不容乐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