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建造美国版的“铁穹”导弹防御体系。这一举措随即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关注,俄罗斯更是在1月31日公开谴责,认为美国此举意在破坏全球核平衡,并为未来的太空军事对抗做准备!


特朗普“铁穹”计划的野心

特朗普的行政令要求美国国防部在60天内提交“铁穹”防御体系的参考架构和具体落实计划。该系统不仅要具备拦截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能力,还要加速部署高超音速与弹道跟踪太空传感器,并开发增强型天基拦截器。

特朗普宣称,该系统“将在美国本土制造”,目的是“保护美国人民免受现代空袭武器的威胁”。然而,美国本土迄今从未遭受此类导弹攻击,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定更像是一种战略上的政治表态。

特朗普的“铁穹”计划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美国优先”政策逻辑的必然延伸。在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多次承诺为美国建造以色列式的“铁穹”系统。

以色列的“铁穹”系统自2011年投入实战,主要用于拦截短程火箭弹、迫击炮弹等低速目标。该系统通过EL/M-2084多功能雷达探测威胁,并利用智能算法计算弹道,优先拦截对人口密集区域构成威胁的目标。以色列声称其拦截成功率超过90%,但这一数据一直备受质疑。


“铁穹”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包括EL/M-2084多功能雷达、战斗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以及导弹发射单元。其核心拦截导弹塔米尔(Tamir)长约3米,重90千克,配备高爆弹头,能够在4至70公里的范围内拦截来袭目标。

其运作方式相对简单,雷达首先探测到来袭目标并计算弹道轨迹,战斗管理系统再判断是否会对人口密集区造成威胁,若威胁存在,系统会发射拦截导弹,将目标摧毁。这套系统在以色列应对短程袭击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面对远程导弹,拦截难度远远提升。

美版“铁穹”能发挥多大效用?

美国早在2019年购买了两套“铁穹”系统,并在2023年采购了1920枚Tamir拦截导弹。然而,以色列的“铁穹”系统面对的是哈马斯和其他武装组织发射的简易火箭弹,而特朗普想要建造的美国版的“铁穹”要应对的却是现代化的高超音速武器和洲际导弹,二者难以相提并论。

就拿东风快递举例,东风-17采用乘波体技术,飞行轨迹极其灵活,而东风-41的最大速度可达25马赫。相比之下,“铁穹”系统的Tamir拦截弹速度仅为2.2马赫,面对如此先进的武器,铁穹的拦截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五角大楼的模拟实验甚至显示,美国拦截中国东风系列导弹的成功率仅比在拉斯维加斯轮盘赌猜对数字高出0.7%。


财政成本:天文数字的投入

“铁穹”系统的全面部署需要巨额资金。据美国防务专家估算,若要在全美范围内建立一个覆盖所有关键目标的导弹防御体系,至少需要2.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未来20年内,每个美国家庭要额外缴纳1.8万美元的税款。美国当前财政赤字严重,债务总额已超34万亿美元,此举势必引发资源分配的激烈争议。

布局“星球大战”?

俄罗斯方面批评特朗普的计划,认为其与冷战时期的“星球大战”计划如出一辙,旨在利用技术优势遏制竞争对手的发展。事实上,美国已经拥有“爱国者”导弹、“萨德”系统、“宙斯盾”系统以及陆基拦截弹,但这些系统依然无法构建一张密不透风的防御网。

如今,特朗普希望通过新的“铁穹”计划进一步巩固军事优势,但现实可能并不如他所愿。从技术上看,其拦截系统难以应对现代高超音速武器;从财政上看,成本高昂,难以为继;从国际关系上看,这一举措只会加剧美俄之间的战略对抗。

或许特朗普自己也心知肚明,这一决定更多是一场政治作秀,而非真正的国防突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