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自制的四弦燕子琴,一曲根植群众心灵的天籁,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五调式,一种布朗族同胞最为喜爱的传唱,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百姓舞台,它就是——布朗弹唱。
自古以来,布朗人都把弹琴、唱歌比作饭菜里的“盐巴”,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遇到喜庆、悲伤的事,都会用布朗弹唱来表达情感。过去,不会弹琴唱情歌,甚至连对象都难找,所以布朗人有“以歌为媒”的说法。布朗族弹唱靠的是口授心记、口耳相传。
正是在这样的参与中和传承下,今年66岁的布朗族弹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岩瓦洛,也完成了薪火相传的社会职责,他因拥有一身绝活成为了布朗族弹唱的名人,更是布朗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布朗族弹唱有“索”“甚”“拽”“宰”和“团曼”五种调式,演唱时,用四弦琴伴奏,内容根据不同场合,即兴编唱。有的欢快明朗,有的平稳舒缓,山歌、情歌,旋律优美、流畅生动。
岩瓦洛唱起歌来,歌声依然高亢、嘹亮,同时又不失婉转、细腻。歌唱时,他总是神采奕奕,有时候甚至会手舞足蹈。这份对自己民族文化由衷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个听者,让人情不自禁地随他一起舞蹈,沉浸在布朗歌曲优美的调子里。
听布朗弹唱,交布朗族朋友,接受布朗人满满的新年祝福吧!听,岩瓦洛悠扬的歌声又唱起来了,看,花一样的布朗族姑娘婀娜的舞蹈又跳起来了。
来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融媒体中心 打洛镇党委政府
编辑:周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