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477期】

每年春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时,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

  • “儿子,你工作这么多年了,也老大不小了,还没对象吗?咱村里和你同龄的,好多都成家了,你也得抓紧啊。”

  • “爸,找对象哪有那么容易,我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又大……”

  • “明年过年,一定要带个媳妇回来!”

  • “啊……”(无奈)

场景二

  • “外甥,你现在在单位,一个月能赚多少呀?”

  • “我年薪也就十几万,赚得不多。”

  • “在大城市上班,才赚这么点吗?”

  • “呃……”(尴尬)

场景三

  • “你是学AI的呀,帮我修修电脑呗。”

  • “你是学医的啊,来帮我看看家里养的羊是哪病了。

  • “嗯……”(痛苦表情)


正在手机屏幕前的你,类似的“灵魂拷问”场景是否也出现在了你的新年假期里?最近,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吐槽,家人之间缺乏“边界感”的行为,已成每年回家团圆时的隐痛。


何为“边界感” ?美国精神科医生欧内斯特·哈特曼(Ernest Hartmann)提出,边界用于区分内部与外部经验、过去与现在、睡眠与清醒状态。在家庭关系里,边界感就是个体能分清自身理智与情感,以及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区别,让家庭关系既紧密相连,又不会过度纠缠 。

《人民日报》曾这样评价:“好的家庭关系,自带恰当的分寸感。相互关爱,却不过度介入对方的生活;彼此独立,始终坚守着互相尊重的原则。”再好的关系,都有界限。只有守住自己的界限,尊重他人的界限,才能亲疏有度,久处不厌。

明晰边界,构建和睦基石

在家庭生活里,边界感是维持亲密关系的关键。明确清晰的人际边界是温馨家庭氛围重要基础。

1.公私话题慎抉择

家庭聚会中,家庭成员间可以围绕旅游趣事、养生妙法等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而关于个人感情历程、经济收支细节等略带私密性的内容,应充分尊重对方的意愿。面对“何时步入婚姻殿堂”“存款几何与购房计划”等深度隐私的话题,你可以委婉回应,巧妙避开,妥善珍藏于个人空间。


2.尊重观念与习惯

不同成长轨迹塑造了家庭成员各异的生活习性与价值观念。一些年轻人因忙碌工作,习惯于点外卖,或加班至深夜;相对而言,一些长辈则注重健康作息与节俭生活,不太认同小辈的生活习惯。当长辈对你们的生活习惯提出质疑时,应首先体会感知其背后的关爱之情,再耐心表明自己的态度,争取长辈的理解。


3.工作生活巧划分

加入亲朋好友对我们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投来好奇目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需晦涩拗口的术语,或者生动形象的比喻,不妨坦诚相告,轻松化解疑惑。


双向奔赴,奏响温馨旋律

家庭似和谐乐章,边界感定准基调,双向奔赴则是动人旋律。以心换心、坦诚沟通,方能奏响动人旋律。

1.以心换心,温情回应

家人的一言一语,皆为深沉的爱意。要知道,父母劝诫少玩手机、早睡早起,亲戚提议购置车辆,皆是出于关心。领悟这份深情后,我们便能心平气和地回应,告知自己会合理规划,让家人无需忧心。


2.坦诚沟通,消弭分歧

在消费、居住等观念上与家人产生分歧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坦诚不公地交流,搭建沟通桥梁。例如,长辈对你的租房情况心存疑惑,你可以说说租房灵活性,以及当下生活的需要等。

3.相互尊重,携手同行

尊重是双向奔赴的旅程。“不听话”并非“不孝顺”,耐心诠释才是“孝顺”的表现。包容长辈对消费、婚姻的看法,体谅他们的担忧,诚挚感恩他们过往给予的坚实支持。


阖家团圆的春节也是一次重新审视家庭关系的契机。愿大家都能在恰当的边界感中,感受来自家人亲朋的尊重和关爱,享受美好的新年长假!


作者简介

王浩然,大学本科就读,爱好篮球,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航天人。


作者简介

孟子傲,大学本科在读,不忘初心热爱生活的航天人。


主播简介

沈彤菲,大学本科就读,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航天人。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王浩然、孟子傲

主播 | 沈彤菲

审核 | 陆峥

编辑 | 刘俞希

校对 | 李文辉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