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已然开始,就在这万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大年初一奔走拜年,恭祝吉祥,大年初二各位出嫁女儿带着女婿,登门拜访岳父岳母大人。
大年初三即为“小年朝”,是亲人之间的又一次聚会,大年初四是“羊日”,人们迎神接神,期待丰衣足食。
到了大年初五,举国上下开始迎接财神,期待着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家族兴旺,事业顺遂。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在大年初五这个迎财神的重要节日,有许多注意的事项,所以一定要做到牢记1不走、2不碰、3不留、4要做。
一、大年初五迎财神
1、由来
大年初五迎财神的习俗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里的重要篇章,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其实也就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民间信仰与传说。
在中国古代早期社会,人们对财富的渴望促使他们将希望寄托于超自然的神灵力量。
相传财神爷能掌管人间财运,赐予人们财富和繁荣,其中关于财神的身份有多种说法,如赵公明、比干、范蠡等。
赵公明在道教神话中被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他黑面浓须,骑黑虎,手持金鞭,能驱雷役电、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被称为“武财神”。
比干作为商纣王的叔父,因忠肝义胆、公正无私,且传说其无心,不会心存偏私,故而被奉为“文财神”。
范蠡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他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其智慧与品德深受后人敬仰,被尊称为 “商圣”,也成为财神的代表之一。
北宋末年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虽未明确提及正月初五迎财神,但描述了过年前家家户户上街购买“财马”即财神像的情景,这表明当时财神信仰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2、意义
正月初五迎财神,最直接的文化意义在于表达人们对财富的向往与祈愿。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财富是生活稳定、丰衣足食的保障,人们辛勤劳作,期望通过迎财神这一仪式得到财神的庇佑,并且获得更多的财富,改善生活条件。
在现代社会,虽然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财富依然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创业者希望事业顺利、财源广进,还是上班族期待薪资增长、奖金丰厚,人们在正月初五这一天,通过各种方式迎接财神,都是在向神灵诉说自己对财富的渴望。
这一习俗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凝聚了无数先辈的智慧和情感,它将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每年正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会按照传统习俗举行迎财神仪式,长辈们会向晚辈讲述迎财神的由来、传说和相关禁忌,传授传统的祭祀礼仪和文化知识。
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得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得以传承和延续,让年轻一代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迎财神的注意事项
1、“1”不走
过年期间走亲访友是普遍现象,但在大年初五迎财神的这一天,亲戚朋友之间最好不要动。
这一禁忌源于人们对迎财神仪式的重视,认为在这个特殊时刻,家家户户都应专注于准备迎接财神的相关事宜,营造一个庄重、宁静且充满期待的氛围。
走亲戚的行为可能会打破这种氛围,被视为对财神的不尊重,同时也可能干扰到自家及亲戚家迎财神的顺利进行。
在传统文化中,正月初五财神从天庭来到人间,给千家万户分配财运。
在这一天如果家中有人频繁出入,财神可能会误以为这家已经富足,无需再赐予财富,从而错过获得财运的机会。
正月初五还有送穷的习俗,人们认为此时外出串门,容易将外面的“穷气”带回家中,影响家庭的运势。
2、“2”不碰
首先是不动土,这指的是在正月初五这一天,无论是农民在田间的耕种活动,还是建筑工人在工地的施工建设,都应尽量避免。
在传统观念中,土地被视为财富的根源,人们认为土地蕴含着丰富的能量和灵气。
在正月初五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动土,可能会惊扰到土地神灵,破坏土地的气场,从而影响到家庭乃至整个村落的运势。
从财神信仰的角度来看,财神喜好安宁、整洁的环境,动土会扬起尘土,制造噪音,可能会触怒财神,导致财神不愿降临,影响家庭的财运。
其次是正月初五不理发,许多人觉得不是说正月不理发吗?其实特别强调正月初五这一天不要理发,有其特殊原因。
头发在古代社会认知中具有独特意义,它被视为人体精气神的外在体现,与个人的运势密切相关。
在正月初五这个关键的日子里理发,可能会切断自己的财运,尤其是在新年伊始,财运刚刚开始萌动之时,理发被认为是一种不吉利的举动。
3、“3不留”
首先就是不留垃圾,正月初五有将家中垃圾全部清理出去的习俗,这一行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传统观念中,垃圾代表着贫穷、晦气和不吉利,将垃圾留在家里,意味着将这些不好的东西留在身边,会阻碍财运的到来。
而在正月初五这一天彻底清理垃圾,寓意着送走贫穷,迎接财神的到来。
只有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为财神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财神才会愿意降临,带来财富和好运。
这种对习俗的践行,不仅让家庭环境焕然一新,也让人们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积极的暗示,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其次是不留旧鞋,鞋与 “邪” 谐音,旧鞋被认为可能会带来邪气和厄运。
在正月初五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将旧鞋扔掉,寓意着将所有的不吉利和邪气都一并丢弃,为家庭带来平安和好运。
新的一年穿上崭新的鞋子,也象征着踏上新的征程,迎接美好的未来,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邪祟的防范心理。
再次就是破餐具不留,对于破损的餐具,正月初五也有特殊的处理方式,不能继续留在家里。
餐具在日常生活中代表着饮食,是家庭生活的重要象征,而破餐具则被认为寓意着不完整、不圆满,可能会影响家庭的运势和福气。
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将平日里不小心打碎但暂时留存的碗碟用红纸包好,然后扔掉,以祈求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4、“4”要做
首先是要放鞭炮,虽然说春节期间几乎每家每户每天都要放鞭炮,但是初五迎财神这一天,鞭炮放的就要格外多格外响亮。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清晨或零时零分,从屋内开始向外燃放鞭炮,这一放往往持续较长时间。
这种从内向外放鞭炮的方式被称为 “崩穷”,寓意着将家中的贫穷、晦气、不吉利的东西通通驱赶出去,迎接财神的到来,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财富。
这种放鞭炮的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是要迎接财神,作为财神日,大年初五迎接财神显然是重头戏。
这一天人们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和仪式,表达对财神的虔诚和对财富的渴望。
接财神的时间通常在正月初五零时或清晨,人们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人们在家里设置香案,摆放财神像,财神像可以是购买的纸质画像,也可以是精美的木雕、铜铸塑像。
香案上要摆放各种贡品,贡品的选择要讲究新鲜、干净、美观,以表达对财神的敬重。
在接财神的仪式过程中,家庭成员会整齐地站在香案前,由长辈带领,向财神像上香、磕头,祈求财神保佑家庭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生意兴隆、事业有成。
再次要做的是拆小人,这是正月初五的一项具有独特寓意的习俗。
在民间传说中,小人会在暗中作祟,给人们带来麻烦和阻碍,影响人们的运势。
妇女们会找出几件旧衣服将其拆开,然后烧掉,这一行为象征着将小人的力量拆解、破坏,使其无法再对自己和家人造成伤害,从而避免不祥之事的发生。
这种通过实际行动传承传统习俗的方式,不仅让年轻一代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凝聚力。
最后是剁馅捏小人嘴,虽然说祖国大江南北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习惯不同。
但是正月初五迎财神这一天,许多家庭都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包饺子的过程有着特殊的讲究,即“剁馅捏小人嘴”。
在剁饺子馅的时候,许多家庭负责剁馅的人拿着双菜刀,在长辈的叮嘱下将饺子馅剁的砰砰砰直响,象征着把小人剁碎,无法使坏。
而在捏饺子皮的时候,会特意将饺子皮的边缘捏得紧紧的,仿佛是在捏住小人的嘴巴,不让小人说出不利于自己的话,保佑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和睦安宁、万事如意。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正月初五迎财神的传统习俗在中国许多地方依然得以保留。
不过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入了解和认同,更多地将迎财神视为一种形式上的活动。
但是为了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建议还是按照这种方式去做。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