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潜伏在延安的国民党特务沈之岳因一支烟被毛主席怀疑其身份,这是怎么回事呢?

沈之岳,1913年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的一个显赫家庭,从小聪慧过,凭借努力成功踏入南京中央军校的殿堂,成为第八期第二总队交通科的一员。



毕业后,沈之岳选择进入复旦大学,进一步磨砺自己的知识。

那时的中国,风雨飘摇,前途未卜,沈之岳作为复旦大学中的佼佼者,积极投身参加工人运动。在这过程中,他见证社会的苦难与不公,更逐渐对共产主义的理念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向往。

正当沈之岳投身工人运动时,因一次意外罢工事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面对严酷的审讯与威胁,他成功欺骗狡猾的特务,引起国民党军统局戴笠的注意。

戴笠一眼便看中沈之岳身上的独特潜质与不凡才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纳入麾下,秘密送往浙江警察学校进行更为专业的特工训练。

在戴笠的精心栽培与悉心指导下,沈之岳迅速成长为一名技艺高超、心思缜密的特工高手。



最终,沈之岳被赋予重任,即潜入延安、搜集中共情报,伺机刺杀高级领导人。从此,沈之岳成为国民党军统局在延安的一颗重要棋子。

1938年,沈之岳以“沈辉”之名,伪装成萧致平教授的私人助手,前往延安,在延安的一个多月,获得当地民众与共产党人的信任。

沈之岳精心编织一个被共产主义深深吸引的进步青年形象,积极参与各类革命活动,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虚构的领导工人运动的故事,这些精心策划的表演,使他顺利通过延安的政治审查,得以在延安继续潜伏。

在延安的日子里,沈之岳伪装很成功,与抗日军政大学的师生建立深厚的关系,出色的表现引起康生的高度关注,被视为来自国统区青年的楷模。

随后,沈之岳被调至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有更多接触核心机密的宝贵机会。

沈之岳没有急于实施刺杀计划,想先获得毛主席的信任,为了拉近与主席的距离,特意学习抽烟,时刻准备着一盒毛主席偏爱的香烟。

一日,毛主席在繁忙的政务间隙,习惯性地伸手欲取桌上的香烟,发现烟盒已空空如也。正当毛主席准备继续投入工作时,沈之岳及时递上一支香烟,手法娴熟地为其点燃。



这一幕,在外人眼中或许只是下属对上司的细心关怀,在毛主席那双洞察秋毫的眼睛里,似乎捕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毛主席接过香烟的刹那,心中涌起疑虑,沈之岳是刚来的秘书,何以能如此精准地洞悉自己的需求?

更令人生疑的是,沈之岳从不吸烟,却随身携带与自己常抽的烟品牌相同的香烟,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作为一位资深烟民,毛主席注意到沈之岳递烟的手指上缺乏老烟民特有的烟熏痕迹,同时在点烟时沈之岳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闪烁。

这些疑问,让毛主席对沈之岳的真实身份产生质疑,秘密让人对沈之岳展开全面细致的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沈之岳身上许多问题存疑,已经不适合在延安工作了。

当时,毛主席果断作出决策,沈之岳存在严重问题,必须立刻调离其秘书职位。

主席认识到,沈之岳在延安,对党的核心安全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若不迅速应对,后果将难以预料,可能会对我党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毛主席签发调令,将沈之岳安排到浙江新四军第三支队任职,后来因身份暴露回到重庆,在国民党特务部门担任要职,解放战争后在台湾定居,于1994年2月病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