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小芸,今年42岁,出生在安徽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家里有两个姐姐,我是最小的,父母一直希望能有个儿子,但这个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做过服务员、流水线工人,还摆过地摊。
后来在一家食品厂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王建国,比我大三岁,家里是县城的,父母早年靠做生意积攒了一些家底。
结婚后,我和建国一起在城里打拼,租房住,后来开了家小餐馆。
尽管婚后生活不算大富大贵,但我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日子过得也算顺心。
公公婆婆早些年积累了一些财产,后来又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说是准备养老用。
婆婆去世得早,公公跟着我们一起住,平时帮忙带孩子,家里的日子也算和乐融融。
我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轩,今年15岁,老二叫张浩,今年12岁。
没错,老二随我姓张。
这件事当年在家里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但当时建国和我站在了一起,最终公公也没多说什么。
可是我没想到,这件事埋下的种子,竟然会在多年后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我和建国当年结婚时,公公提出过希望我们早点生个儿子,毕竟老王家就这一根独苗。
我当时答应得很痛快,但心里还是有些疙瘩。
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姑娘,我从小就见惯了家里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是我母亲为了生个儿子,几乎把身体拖垮。
虽然我没有反对要孩子,但也希望自己能有一些话语权,至少孩子的姓氏可以有商量的余地。
大儿子出生时,公公高兴得不得了,给取了名字“王轩”,寓意轩昂有志。
那几年,我们的餐馆生意也不错,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公公为了支持我们,还拿出了一大笔积蓄帮我们付了首付,买了现在住的这套房子。
虽然房产证写的是我和建国的名字,但公公一直觉得,这房子也是老王家的。
老二出生时,我和建国商量,希望孩子随我的姓。
一来,我觉得作为母亲,我也有权利在孩子身上留下点东西;二来,公公对大儿子的偏爱已经很明显了,我不希望老二以后在家里变成一个被忽视的存在。
建国一开始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同意了。
公公知道后很不高兴,虽然没明着反对,但从那以后,他对老二的态度就冷淡了不少。
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这种差别对待越来越明显。
大儿子王轩成绩不好,但公公总是护着他,说“男孩子嘛,不用太计较成绩,将来家里的产业都靠他”。
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但也不好说什么。
老二张浩性格内向,又因为随我姓,总被爷爷有意无意地忽视。
有一次,张浩考了年级第一,兴冲冲地跑回家告诉爷爷,结果公公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考得再好,姓张也不算我们王家人。”
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生气地跟建国说:“你爸怎么能这样?两个孩子都是咱们的,他怎么能这么偏心?”
建国叹了口气,说:“你别跟他一般见识,老人家思想传统,你也知道的。”
我以为这只是老人家嘴上说说,没想到几年后,竟然成了我们家分崩离析的导火索。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去年。
公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开始着手分配自己的财产。
他早些年卖了老家的房子,又有一些积蓄,总共有300万左右。
他明确表示,这笔钱将全部留给大儿子王轩,老二张浩一分没有。
我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忍不住问了一句:“爸,浩浩也是您的亲孙子,为什么一点都不给他?”
公公冷冷地回了我一句:“他姓张,不姓王。”
这句话像一把刀一样扎在我心里。
我看向建国,想让他帮我说句话,可他低着头一声不吭。
我心寒极了,回到房间,忍不住和建国吵了起来。
我质问他:“当初是你同意让浩浩随我的姓,现在你就这么看着你爸这么偏心吗?”
建国有些烦躁地回我:“那你说怎么办?我爸是个传统人,他认姓不认人,我还能逼他改主意吗?”
事情就这么僵着,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
大儿子王轩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开始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弟弟,甚至有一次直接说:“你又不是我们王家的人,凭什么跟我抢爷爷的钱?”张浩听了,气得跑回房间不肯出来。
我去安慰他,他却哭着对我说:“妈妈,是不是因为我姓张,爷爷才不喜欢我?”
我听了心如刀割,抱着他说:“浩浩,不是的,妈妈永远爱你,爸爸也爱你。”可我知道,这样的安慰对一个孩子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事情彻底爆发,是在今年腊月二十的晚上。
公公让建国带着两个孩子去他房间,说要再明确一下财产分配的事情。我本来不想参与,但想到浩浩年纪小,怕他受委屈,就跟了过去。公公当着所有人的面又一次强调,300万全给王轩,张浩一分没有。
张浩小声问了一句:“爷爷,为什么?”
公公看了他一眼,说:“因为你姓张,不姓王。”
张浩当场哭了起来,大儿子王轩却在一旁冷笑:“谁让妈那么自私,非要让你随她姓?”
这句话像一记耳光打在我脸上。我忍无可忍,冲着王轩吼了一句:“你平时怎么说浩浩我忍了,但你今天必须向弟弟道歉!”
王轩不服气地顶嘴:“我说错了吗?要不是她(指我)非要争这个姓,爷爷会这样对浩浩吗?”
我愣住了,张浩也愣住了。公公却在一旁冷笑:“他没说错,这就是你自找的。”
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家再也没有一点温暖了。
腊月二十二,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一周。
张浩最近一直闷闷不乐,不肯跟哥哥一起吃饭,也不愿见爷爷。我试图找建国谈心,他却总是躲着我。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过年了,别再闹了。”
可我心里清楚,这不是闹不闹的问题,而是这个家已经彻底裂开了。我看着两个孩子,一个冷漠,一个受伤,心里充满了无力感。
晚上,我坐在张浩的床边,轻声问他:“浩浩,妈妈是不是做错了?要不,让你改回姓王吧?”
他摇了摇头,眼里含着泪:“妈妈,我不想改姓,我就想和你一个姓……”
听到这句话,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这个年,我们家注定过得不平静。
我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这个家还能不能回到从前。但我知道,我不能让浩浩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我也不能让他因为一个姓氏,失去对家庭的信心。
或许,有些伤害,永远无法弥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