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中苏交恶后,北方除了要承受苏联强大的装甲洪流压力,空中的压力同样巨大。面对苏联军队数量众多的超音速轰炸机,当时的解放军却找不到有效的拦截手段,面对苏联的装甲集团军,解放军最后关头还可以出动挂载战术核弹的强-5,可面对苏联一种超音速轰炸机,以歼-6为主力的空军几乎找不到太好的应对手段。歼-6无论是速度还是航程,都不适合拦截轰炸机,并且当时绝大部分歼-6都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武器以机炮为主,面对已经装备自动尾炮的苏联轰炸机编队,甚至有被反杀的风险。并且苏联轰炸机还会获得米格-23的护航,米格-23虽然机动性不如歼-6,但是却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缺乏完善电子告警装置的歼-6,很容易被中距弹偷袭。
而对付超音速轰炸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装备超音速性能优异的战斗机,搭配射程越远越好的空对空导弹,美苏在冷战时期为了对付对方的轰炸机,都研制了大量截击机与远程空对空导弹,这条科技树的最终成功,分别变成了F-14舰载机+AIM-54“不死鸟”远程空对空导弹、米格-25+R40空对空导弹。
而当时的中国受制于技术底子薄弱,截击机与远程空对空导弹的研制进度远远落后于美苏,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还没完成歼-8II的研制项目,缺乏可靠雷达与空对空导弹的歼-8II,截击能力甚至还不如美苏上世纪60年代的截击机。后来中国曾尝试与美国合作改进歼-8II,但是随着中美蜜月期结束,这项合作也中途取消了。可以说,一直到冷战结束,中国都没有一款可靠的截击机。
然而苏联解体后,中国的防空压力不降反升,面对美军装备的大量战略轰炸机与电子飞机,解放军如果不提升对空截击能力,战时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好在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技术沉淀,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改善,中国逐渐具备了研发具有强大截击能力的战斗机,无论是歼-10还是歼-20,其设计都能看出对截击性能的重视。尤其是歼-20的服役,几乎让中国一夜之间获得了超越巅峰美苏的截击能力。
歼-20强大的截击能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就是强悍的超音速性能,用解放军飞行员的话来说就是“只要进入超音速,就是歼-20的天下”。歼-20优秀的气动外形设计,让歼-20在保证亚音速机动性的同时,超音速飞行阻力低、超音速机动能力强,而巨大的机体也带来了可观的载油量,保证了歼-20拥有不俗的拦截半径。
其次就是先进的火控系统,歼-20拥有同代战机中口径最大的雷达,配合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能力冠绝全球,并且歼-20还搭载了先进的光电观瞄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战场感知能力。
最后则是强大的霹雳-15导弹,霹雳-15作为一款射程在150千米以上的双脉冲空对空导弹,超视距打击能力明显优于美国的AIM-120与俄罗斯的R-77,既能够对付轰炸机,同时也能有效打击战斗机。霹雳-15的双脉冲技术,赋予了其极高的末端命中概率,敌机很难利用机动躲过霹雳-15的打击。
但是,随着美国轰炸机纷纷普及射程500千米以上的巡航导弹,具备了防区外打击能力,霹雳-15的射程逐渐显得不够用了。战略轰炸机是美国空军的宝贝疙瘩,每次战略轰炸机出动,必然会派出数量充足的战斗机与电子战机进行护航,歼-20空战性能虽然强悍,但是孤军深入去拦截美军的轰炸机,很容易陷入双拳难敌四手的状态。并且与美军护航战机缠斗,也会消耗歼-20为数不多的霹雳-15导弹,从而影响对轰炸机的拦截效果。
因此拦截美军轰炸机这项重任,还需要解放军的第四代战机来分担。虽然四代机不具备隐身能力与超音速巡航能力,突防效果明显不如歼-20,但四代机依然可以另辟蹊径的提升截击能力。比如五代机为了保证超音速巡航与隐身能力,都会将弹药放在内置弹仓中,可是弹仓的尺寸是有限的,经常会出现无法容纳新型弹药的尴尬。
而四代机则没有这个限制,只要武器挂点能挂住了,什么样的弹药基本都可以用,顶多是影响航程和机动性。之前歼-16就曾公开过挂载霹雳-17导弹的能力,从有限的图像资料来看,霹雳-17是一种长约6米、弹径0.3米的空空导弹,作为对比,霹雳-15的长度只有3.8米、弹径0.21米,显得袖珍了许多,然而霹雳-15的长度与弹径又明显大于美国的AIM-120,足以看出霹雳-17的“体格”有多魁梧。这样一款大型空空导弹,注定无法装入歼-20的弹仓内,因此许多人都认为霹雳-17是为歼-16重型战斗机量身打造的一款超远程空空导弹,高抛弹道的射程能够达到500千米,速度能够达到6马赫,是全球现役最强的超远程空空导弹。
原以为歼-16挂载霹雳-17已经足够震撼了,没想到后面还有重头戏。最近解放军官网发布了一组歼-10C战斗机训练的照片,人们发现一架歼-10C也挂载了一枚霹雳-17。这则消息很快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保加利亚军事网站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表示中国将霹雳-17与歼-10C整合,是一次技术飞跃,展示出歼-10C超越预期的能力。
歼-10是一款单发中型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不到20吨,最大飞行速度不到2马赫。在解放军大量装备歼-16与歼-20之后,歼-10的定位逐渐转向对地攻击,承担近地支援、战场火力遮断、压制敌方防空阵地等任务。
但是经过现代化升级的歼-10,依然拥有很强的制空能力,放在小国空军那里,属于顶梁柱一般的存在。虽然歼-10的载弹量、雷达探测距离均不如歼-16与歼-20这样的重型战斗机,但是歼-10有一项优势是歼-16与歼-20暂时不具备的,那就是巨大的产量。从2005装备部队到现在,歼-10的服役数量在600架左右,如今歼-10也开始装备霹雳-17导弹,说明霹雳-17的性能与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军方的认同,开始大批量装备部队。最起码,大约200到300架歼-16,已经都装备霹雳-17了,这才有多余的霹雳-17下放给歼-10。
虽然歼-10C携带霹雳-17,必然会明显影响歼-10C的机动性与航程,但换来的却是成倍提高的超视距打击能力,让歼-10C不必深入大洋上空,就能威胁到接近中国空域的敌机,付出这样的代价显然是值得的。试想一下,600架携带射程500千米、速度6马赫的战斗机,负责守护中国沿海领空,这将是一堵足以令任何空中敌人胆寒的“鹰墙”,将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区守护的密不透风。而航程更远的歼-16与歼-20,则可以专心深入大洋上空,主动猎杀美军的大飞机。
西方媒体在看到歼-10C挂载霹雳-17后就惊呼东亚要变天了:歼-10C与霹雳-17的组合,能够显著改变东亚的战略格局,在任何潜在冲突的关键早期阶段提供显著优势。
海湾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超视距空空导弹战果首次超过红外空空导弹的战争,而俄乌冲突则很可能是远程空空导弹战果首次超过中距弹的战争。从俄军展示的空战画面来看,俄军苏-35、米格-31使用R-37M击落的乌军战机数量,很可能超过了R-77导弹击落的乌军战机数量。未来空战中,使用远程空空导弹的一方,将完全压制只使用中距弹的一方。就连美军都已经将标准-6改装成AIM-174远程空空导弹,用于弥补美军没有远程空空导弹的弱点。
可无论是俄罗斯的R-37M,还是美军的AIM-174,目前都只能装备在重型战机上,像米格-29、F-16都没资格挂载远程空空导弹。可中国却开创了先河,不仅重型战机要挂远程空空导弹,歼-10C也要装上,一举让中国成为全世界空中拦截能力最强的国家。
将来爆发战争后,对手全部的第四代战斗机,都会因为随时可能遭到霹雳-17导弹的500公里外点名,而尽可能远离战区。轰炸机也必须小心翼翼,时刻防备有挂载霹雳-17导弹的解放军战机靠近自己。这样一来,为了防范解放军战机的远距离打击,美军只能动用更多资源监视全部解放军战机,生怕有遗漏的目标。这样一来,就等于帮歼-20大大缓解了突防压力。
所以西方媒体才会惊呼,歼-10C装备霹雳-17能够显著改变东亚的战略格局。美军的F-15、F-16、F-18在东亚的生存环境将恶化到极点,只有F-35、F-22还能够继续在东亚地区执行作战任务。
而中国下一代的战斗机,其内置弹仓很可能也是以能够容纳霹雳-17为标准设计的。这样一来,解放军战机就能够在确保隐身突防的情况下,具备对500公里外空中目标狙杀的能力,美军的大飞机将被彻底逐出亚太的天空,失去了轰炸机、预警机、加油机辅助的美军,争夺制空权的能力也将被削弱到最低程度。对美军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装备六代机,可是美军的六代机到现在还没走下图纸,反倒是中国的六代机开始亮相了,不管美军愿不愿意承认,已经将霹雳-17“白菜化”的解放军,完全有能力将美军飞机逐出亚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