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预赛第三窗口期临近,中国男篮已于北京正式开启集训,备战2月20日主场对阵日本及2月23日客场对阵关岛的两场关键战役。集训首日结束后,三位入选球员付豪、李弘权、徐杰分别接受采访,分享了各自的状态与感受。
付豪:缓冲期恢复身心,珍惜国家队机会
付豪在采访中表示,从联赛到国家队的四五天缓冲期让他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恢复,并对入选国家队感到开心。本赛季他代表辽宁男篮出战34场常规赛,场均贡献11.3分5.7篮板,投篮命中率达53.3%,展现了不错的终结能力。
付豪的发言体现了他对国家队机会的重视。作为辽宁队的重要轮换球员,他本赛季的表现一直不够稳定,导致他此次入选受到了一些质疑。国际赛场对抗强度更高,他需要在集训中进一步提升防守硬度与策应能力,才能在与日本队的较量中发挥更大作用。
李弘权:状态延续但需加速融入体系
首次入选国家队的李弘权坦言,虽然个人状态不错(仅休息四天后迅速投入训练),但仍需尽快适应国家队攻防体系和战术安排。他强调,从生活到战术细节都需要磨合,尤其是与队友的首次合作。
李弘权的适应能力将是关键。作为新人,他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展现自己的特点——比如拼抢积极性或外线投射。国家队体系与俱乐部差异较大,他的“学习速度”可能决定能否进入最终大名单。若能抓住集训机会证明自己,未来或可成为锋线奇兵。
徐杰:疲劳中保持斗志,荣幸与团队并肩
徐杰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联赛刚结束五天,身体仍有些许疲劳,但通过短暂调整已恢复训练热情。他特别提到与主教练郭士强及队友合作的兴奋之情。本赛季他场均贡献15.8分8.2助攻,是广东队的组织核心,更是第二阶段广东男篮取得九连胜的大功臣。
徐杰的疲劳管理值得关注,他在第二阶段的比赛中场均上场时间接近40分钟,后半段上场时间更是一直居高不下。作为国家队后场重要轮换,他的串联能力对战术执行至关重要。但连续高强度作战可能影响体能,教练组需合理分配其训练强度,确保他在关键比赛中保持灵动风格。
总结:调整与磨合决定亚预赛前景
本次集训时间紧迫,球员们普遍面临“联赛-国家队”状态切换的挑战。付豪的稳定性、李弘权的适应力、徐杰的组织能力均是球队所需,但如何将个人特点融入团队体系,将是教练组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日本队的快速攻防和关岛队的身体对抗,中国男篮需以集训为契机,尽快找到化学反应,为亚预赛奠定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