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京西智控(张家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人员赶制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产品订单。河北日报记者 郭晓通摄
这段时间,京西智控(张家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功伟忙着“打飞的”见客户。1月17日上午10时许,记者见到朱功伟时,他刚刚从湖南长沙出差回到公司。
“公司量产的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受到不少新能源汽车厂的关注。我们主动上门对接,争取今年多拿下一些订单。”朱功伟说。
位于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的京西智控,是一家汽车底盘悬架和制动系统供应商。2024年11月,全球首条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生产线在该公司交付使用,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全球首款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有何神奇之处?
朱功伟用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条视频:一辆蔚来ET9电动车的前机舱盖上摆放着6层91个香槟杯。车辆连续驶过减速带,车身姿态保持平稳,香槟塔完好无损。
“这辆车的底盘悬架系统稳得像施了魔法一样,我们生产的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就在其中发挥着作用。”朱功伟介绍,跟传统被动式减震器不同,他们研制的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通过电磁阀和电子控制单元监测车子和车轮的运动,可根据路面条件自动进行快速响应。
1月17日,在京西智控(张家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产品进行检测。河北日报记者郭晓通摄
“这款产品安装到汽车上后,在控制器的支持下,能够在1毫秒内完成信息处理、计算和响应,大大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朱功伟说。
记者在采访时,不时看到国内外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国际化的技术人才资源,为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的研发制造提供了坚实保障。
京西智控的总公司是京西集团,该集团在亚洲、北美、欧洲的核心汽车产区设有10个生产基地、7个研发中心、2块试验场和1个软件中心。
在生产车间,各工位技术人员操作着加工设备,一支支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走下生产线。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量产,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技术难度高、加工工艺复杂,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技术工程师孙天明告诉记者,从筛选加工设备到产品样品调试,他们像剥洋葱一样攻克一个个难题,实现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的国产化制造。
通常,一支减震器有一个减震筒,而一支液压集成全主动式减震器有两个减震筒。“常规减震器筒内的油、气是混装在一起的,长期使用,油量、气量会产生一定的损耗,影响减震效果。为了减少损耗、保证减震效果的稳定性,我们采用油、气分离的设计。”孙天明介绍,设计不同,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不同。为了让一处弹簧部件达到符合的数据标准,他与同事进行了数百次的实验,用时半年之久。
记者获悉,另外一款智能悬架产品——磁流变减震器的生产线,即将在京西智控安装投产。这款产品利用电磁感应,对路况和驾驶环境做出实时响应,每秒响应频率可达到1000次,大大提升汽车稳定性和乘客舒适性。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智能底盘悬架产品市场空间很大。”朱功伟表示,该公司还生产双筒减震器、单筒减震器等产品,实现了低、中、高端减震器全覆盖,满足国内不同汽车品牌的多元化需求。
“针对汽车产业链条中缺少底盘悬架产品的空白点,张家口专门引进京西智控。它不仅让产业版图更加完整,也带动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郑有宏表示,以“建设中国北方新能源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之都”为目标,南山汽车产业基地加速构建集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汽车物流等融合的集群化发展格局,目前入驻汽车产业相关企业75家。(河北日报记者 郭晓通)
黄骅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 | 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 | 刘恬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