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南卫视一档名为《变形计》的节目引爆了收视热潮,里面通过农村和城市孩子生活互换为看点;
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孩子的生活轨迹,河南的赵迪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那么,赵迪在参加节目前后到底有什么变化呢?他后来又过得怎么样了呢?
一 纨绔大少爷
云南的某个小山村里,一个16岁的孩子正在空地上干活,推石子,抬木头,每一样都是下苦力的重体力活。
看得出来,他那并不粗壮的身躯并不适应这样的劳动强度,可他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着。
终于,一天的劳动结束,他从工头那儿拿到了100块钱,少年的脸上都有脸上立马洋溢出了开心的笑容,好像一天的疲劳都被这100元钱治愈了。
拿到钱之后,他立刻跑去给自己的“母亲”买了一双鞋子。
很难想到,这个少年竟然是河南郑州的一个富二代,更难想到的是在半个月前他还是一个逃学打架,一言不合就冲父母大吵大嚷的叛逆少年。
而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赵迪。
赵迪的父亲靠做生意发家致富,对于儿子也是万般疼爱,所以养成了赵迪无法无天的性格。
16岁的赵迪正处于青春期,性格冲动,处事急躁,受了一些香港电影的影响,沉迷"古惑仔"、于是向往上了“快意恩仇”的生活。
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老师多次教训依旧屡教不改。
有时候嫌老师说得烦了,还会对老师动手,甚至以追着生活老师打为乐,老师多次让赵迪父母来学校签下保证书,可是赵迪父母对这个孩子也是毫无办法。
在家里,赵迪也没有丝毫收敛。
只因为饭菜里有他不爱吃的青菜,他就把整盘饭菜一起倒进了马桶里。平时总是逃课惹事,父母拿钱给他,他才肯勉强答应上学看书。
赵迪父亲看在眼里,愁在心里,不能让这个孩子就这样废了呀。
于是,赵迪父亲联系了《变形计》节目组,希望换一个生活环境能够让赵迪改变自己的性情。
二 山村的生活
赵迪前往的地方是是云南的江新庄村,村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民却很朴实善良。赵迪刚进村口,就发现村民们为他准备了一个欢迎仪式。
小学生们穿上了他们最好的衣服,现在村口道旁,一看见赵迪和节目组过来就兴奋地拍手喊道:“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只可惜赵迪却不太能够看得上村里的孩子们,老师让他做自我介绍,他简短地说了句“我叫赵迪,来自河南郑州”,便冷着脸不再说话。
老师为了让他能够尽快地融入集体生活,提议让他做班长,赵迪一开始还很兴奋,可没坚持到一节课就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了起来。
他课间逃学,不愿意回到教室,老师去拉他,他却反手把老师推在了地上。
放学之后,同学们主动替赵迪搬运行李,带他来到了新家。按照节目的规则,这家的儿子去到了赵迪家里生活,而赵迪需要在这个家庭里扮演“儿子”的角色。
晚饭开始了,“妈妈”端来了满满的两大碗肉,不停地给赵迪夹肉,而自己和家里其他人却很少吃肉。
后来赵迪才知道,江新庄的人一个月也吃不上几次肉,这碗肉是为了“妈妈”为了招待赵迪特意去邻居家借来的,所以自家人都舍不得吃。
赵迪在家里大鱼大肉早就吃厌了,此时对着这两大碗肉却五味杂陈了起来。
也许是白天闹腾消耗了许多体力,也许是这两天都没有好好吃饭,赵迪就着腊肉一口气吃了四大碗饭。
或许,赵迪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在和这家人的接触过程中,他的性格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三 赵迪的变化
也许是晚上吃得太多,睡到半夜赵迪就闹起了肚子疼,这下可把“妈妈”吓坏了,忙前忙后地折腾了大半夜,最后更是连夜打着手电筒把他送到了卫生所。
经此一事,赵迪也觉得很愧疚,他主动提出要为这个家庭做点什么。
他去喂马,喂到一半终究耐不住性子,跑到一边玩去了。马儿没人看管,跑到秧田里把禾苗糟蹋了。
禾苗的主人追到家里,“妈妈”没有办法,只得让人家把猪拉走了抵债。
喂猪是西南地区农村的主要家庭副业,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一头猪被拉走可能代表着这个家庭大半年的辛苦白费了。
可就算到了这个地步,“妈妈”也没有责怪赵迪,反过来安慰赵迪有没有被吓到。
赵迪就算再混不吝也无法不对“妈妈”无私的爱动容,他决定在节目结束之前为“妈妈”做点什么,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赵迪在工地打工,为“妈妈”挣钱买鞋的那一个镜头。
在节目的最后一天,赵迪的亲生父母来到了江新庄,赵迪再一次看到父母忍不住抱住父母哭了起来,这一刻他才清楚地意识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不懂事。
从《变形计》节目回去之后,赵迪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调皮捣蛋,而是努力学习,后来还考上了国内的名牌大学。
本科毕业之后,他还去了美国深造。
后来,据曾经参与《变形计》节目拍摄的工作人员在网上发布消息称,赵迪的朋友圈显示结婚了。
从曾经的那个问题少年到后来学业有成,家庭美满的成功人士,让人不得不感慨有时候人的发展轨迹真的很奇妙;
一个偏差都有可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青少年时期的教育真的非常重要。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