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去德国玩了一圈,回来跟我吐槽:说好的来看世面,结果是来扶贫的,德国也太破了吧,这哪儿像个发达国家啊?
说实话,他说的还真没错。很多第一次来德国的人,都会发出同样的感叹:这儿怎么这么破?
其实,不光是德国,欧洲很多发达国家都这样。越是发达的国家,越容易感觉像农村。
之前我去加拿大、美国玩,那感觉比德国更甚。遍地都是小村庄、小木屋,很难找到超过五层的建筑。
别说跟北上广深比,就算跟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比,都感觉差了不止一个世纪。
德国人穿着打扮也很朴素,路上很少看到豪车,大部分人都是骑自行车出行,上学、送娃、上班,都骑车。
你站在瑞士街头,很难想象这个国家居然是世界上最富有,而且幸福感最强的国家之一。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越发达的国家,看起来越“落后”,越返璞归真呢?
以我在德国生活了快五年的经验来看,德国,全球GDP排名第三第四的经济强国,公认的发达国家,火车却跑得不快,网络也不算发达。
很多街道几百年都没怎么修缮过,外卖不方便,快递也不方便,在生活便利性方面,跟中国比简直差远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琢磨着,越是发达的国家,可能越知道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就像有钱人都喜欢住山上一样,普通人会觉得住山上不方便,买个菜都费劲。但有钱人不一样,他们住山上,图的是清静和慢生活。
德国人当然有能力让火车跑得更快,让网络更发达,让城市更现代化。但他们似乎更愿意把钱花在社会福利上,比如生育福利、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等等。
对服务效率,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德国晚上和周日的商店都不开门,没有24小时便利店。
因为他们觉得,服务人员也需要休息,社会不能一味追求效率,而忽视了人们的休息和家庭生活。
所以,德国有商店关门法,规定商店在晚上和周末、节假日要关门,防止过度竞争和内卷。
对他们来说,普通人的生活福利保障,远比火车跑得更快、高楼建得更高更重要。
他们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极大丰富,而是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精神上的富足。
也许,这就是发达国家看起来像“农村”的原因吧。他们不在乎表面的繁华,更注重内在的品质;他们不追求速度和效率,更注重生活的平衡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