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凌晨五点,我蹲在客厅地板上打包年货,老公突然冒出一句:“这堆东西值我一个月工资吧?”


腊肉礼盒、进口水果、两瓶茅台、孩子的全套新衣,后备箱塞到关不上。


婆婆在厨房探头:“再加两箱车厘子,你弟媳朋友圈总晒这个。”


我低头看了眼花呗账单,突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回娘家——背着一袋自家种的土豆,我妈笑得合不拢嘴。

2

“现在回娘家就像烧钱竞赛。”发小阿琳在电话里苦笑。


她去年换了辆宝马,今年娘家亲戚全知道。“表姐特意提醒我‘别开旧车回来丢人’,可我车贷还剩三年。”


家族群里早就不流行晒团圆饭,取而代之的是金饰礼盒、星级酒店定位,连六岁外甥女都学会了举着乐高城堡拍照:“舅舅买的,三千八!”

3

上周末陪闺蜜挑礼物,她盯着燕窝礼盒上的价签直吸气:“我哥送人参,我总不能输。”


商场电梯里撞见邻居陈阿姨,推着塞满保健品的小推车:“女儿嫁得远,总得多砸钱才显孝心。”


突然想起老家二婶的话:“现在闺女回来,得先看车标,再看后备箱,最后才看人脸。”



4

可我妈总在视频里说:“别买那些华而不实的,人回来就行。”


直到去年中秋,我图省钱拎着散装月饼回家,撞见邻居李叔女儿开着路虎,后座堆着五粮液。我妈嘴上说着“自家孩子回来就好”,却在厨房偷偷叹气:“街坊都说你在大城市过得不好。”


那一刻才懂,那些“不在乎”背后,藏着一代人被面子绑架的无奈。

5

表弟去年创业失败,硬是借钱租了辆保时捷开回村。


“姐,你知道村里现在随礼起步价多少吗?2000!没这个数,连祠堂都进不去。”他猛灌一口啤酒,“咱家要是不撑住场面,爸妈在麻将桌上头都抬不起。”


窗外烟花炸响,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回娘家的路是田埂上的泥巴印,是竹篮里的芝麻糖,是走二十里山路还咯咯笑的心气儿。

6

今年小年夜,我照例在家族群发红包,三舅突然@我:“听说你升主管了?给孩子们包大点啊!”


正准备打字,收到我妈私信:“别理他,你爸让我告诉你——腊月二十八高速堵,记得带颈枕。”


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正在输入…”,突然鼻子发酸。原来我们拼命用钱铺路时,父母早就悄悄在路边插好了指路牌。

结语:


当“孝心”被明码标价,或许该有人大喊一声:“停!”


今年回娘家,我决定开着贷款没还完的小破车,带着孩子画的丑年画,和一张写着“陪爸妈刷剧三天”的支票。


毕竟真正的好路,从来不是用钞票铺的——是小时候妈妈背我走过的田埂,是爸爸凌晨接站的手电光,是那些钱买不到的东西,在记忆里闪着微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