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他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当今世界弥足珍贵。

他希望世界各国能求同存异、和谐共生、建立信任。

欧洲理事会首任主席、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接受《高端访谈》独家专访。

他爱好文学、喜欢写诗,对东方文明和中国文化有着独到见解。他就是我们今天对话的嘉宾——欧洲理事会首任主席、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

范龙佩曾多次到访中国,他对中国的发展变化有着什么样的印象?任职欧洲理事会主席期间,他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对于中欧关系的未来,他有哪些期待?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他又有怎样的观察呢?我们一起在对话中寻找答案。


何岩柯:范龙佩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高端访谈》的专访。

范龙佩:感谢贵栏目的邀请。

何岩柯:您到访过中国的很多地方,有什么地方的风土人情,包括美食、历史文化,让您印象特别深刻?


范龙佩:当然。从不同维度来看,中国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曾经作为欧洲理事会主席来到过中国。现在来到这里,我不为政治使命,只为谈谈文化,谈谈东西方之间的伟大对话。我是中国哲学的忠实崇拜者。几年前,我在我曾经就读的大学选修了一门关于中国哲学的课程。我不知道是否有很多政治家会这么做,我想说,我非常敬重中国的文化和文明。因此,当我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又找回了那种状态,那种熟悉的精神状态。当然,关于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内部对话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并不是来这里给大家上课的。总的来说,我是一个非常赞成与中国进行交流和对话的人,尤其是坦率、诚实和清醒的对话。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尊重中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我们自己也拥有千年文明。在这方面,中国和欧盟是相似的。


1947年10月,赫尔曼·范龙佩出生于比利时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经济学家。大学期间,范龙佩主修哲学和经济学,并获得了哲学学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自1993年起,范龙佩开始在比利时联邦政府工作,先后担任副首相及预算大臣、众议院议长。2008年12月,他出任比利时首相。2010年1月1日,他就任欧洲理事会首任主席。


范龙佩:众所周知,“和谐”是中华文明的关键词之一,“和谐”这个词更多地来源于个人道德,强调彼此包容、互相尊重。

范龙佩曾多次到访中国。在他看来,“和谐”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中国同欧洲之间可以本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共同发展。

何岩柯:范龙佩先生,您是如何看待东方文明,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您觉得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与互鉴对世界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范龙佩:我本人对东西方世界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在西方世界,有多种文化,各种文化之间有许多细微的差别。在欧盟,我们有27个国家、24种语言、24种文化。当然,西方世界并不局限于欧盟。东方世界也是如此。你们有中国、印度、日本。我们可以归纳为东方有东方的文明、西方有西方的文明。那么会发生什么呢?我认为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当我观察欧洲年轻人和中国年轻人时,我发现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并不是说他们都是一样的。我们之间存在差异,毕竟我们所处的社会类型不同,这一点不可否认。我要说的是,尽管存在较大差异,我们无论如何都应该保持对话。一定要保持对话。因为通过对话,我们总能学到新的东西,并且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相反,如果丧失对话能力,冲突和争论恐怕就在所难免,甚至可能以暴力和战争来解决问题。因此,对话至关重要。


何岩柯:我们了解到您正在研究孟子。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还有教育家,也想听听您对于孟子的理解,以及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范龙佩:我并不是研究中国哲学的专家,我第一次读孔子的《论语》是在30年前,我对此非常着迷。孟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虽然我不是研究孔孟二人的专家,但我知道他们的思想还是存在细微差别的。孟子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他认为“人性向善”,这一点让我非常受触动。在欧洲哲学中,也有一些哲学家谈到过“人并非恶人”,认为人性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向善的。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存在着太多的不信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信任,这些不信任往往超越了文明的范畴。所以,当我读到孔子、孟子的学说时,我发现其主要价值观在于人、人性和人道主义。因此,西方和东方的伟大哲学之间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当然,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给这种“仁爱”的价值观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这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接下来最大的问题是,尽管我们认为人性本善,那我们是否真的把它付诸实践了呢?我们是否在生活中也遵循这些原则了呢?不单单是在个人生活中、在国家交往层面也遵循了呢?

何岩柯:刚才我们聊到了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我们看欧洲文明,它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中国古代哲学也强调要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去探讨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之间的平等和谐的相处之道。您是否认为“和而不同”的理念能够帮助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范龙佩:这种“和谐”思想不仅存在于中国哲学中,也存在于欧洲哲学中。以欧盟为例,曾有5年时间我有幸担任了欧洲理事会主席,那时欧盟有28个成员国,现在有27个。正如我刚才所说,欧盟里有不同的文化。当然,每个国家内部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文化。譬如我的国家比利时,在这个只有1100万人口的小国里,我们讲两种语言,而且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跟你说,这里(比利时)也存在文化差异。但在比利时和欧盟,我们想要做的是让一切都能和谐共存,以便大家能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目标。人们往往会从不同的利益出发,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需要捍卫的利益,但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力协作、共同生活。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令人着迷的事情,因为这就是人性。我们希望尽可能地避免冲突和战争,生活在和平之中。但是,在我们如今生活的这个时代,战争再次爆发,甚至就发生在欧洲大陆。所以“和而不同”的思想,不论对于我们还是对于你们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总之,我非常认同的一点是,“和谐”并不意味着完全一致,这是对“和谐”的误解。我们必须尊重“差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不同的,没必要假装我们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合而为一,而是要相互倾听,最终找到同心协力、和谐共生的方法。


中国和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近150万美元,中欧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5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欧贸易“黄金通道”。

2025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中欧关系进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中欧如何不断增强政治互信,排除各种干扰,继续拉紧经贸合作的纽带,成为双方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

何岩柯:中国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您觉得这样的政策会如何去加强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以及人文交流?


范龙佩: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提供了彼此见面相识和了解的机会。在我看来,我们可以将免签范围扩大到其他欧洲国家,这些国家已经从开放签证中受益。我非常赞成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且如果人们能在欧洲和中国之间自由旅行,这也能促进旅游和文化的发展。

何岩柯:那您认为欧洲方面是不是也应该增加一些人员往来的便利措施?

范龙佩:当然。虽然我不了解具体法规,但如果欧洲也能这样做,又何尝不可呢?

何岩柯:我们看到,像中欧班列构筑了一条稳定、安全的供应链生命线,这也得益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的促进作用。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范龙佩: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繁荣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开启,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确保不仅是中国和欧盟之间、而且是全球范围内商品的流通。当今的一些举措正在为此作出贡献。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世界贸易与大家的繁荣富足都息息相关,因此,我赞赏所有鼓励和促成这种互联互通的举措。总体而言,我对中方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欧洲方面也有一些举措来促进自由贸易,所有人都能够因此受益。

何岩柯:某些国家对于中国的认知,似乎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认知赤字,包括一些误解和误判。是不是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来改善现在这样一个现状?


范龙佩:欧盟和中国之间存在贸易逆差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开放市场,我们需要更加具有竞争力。我们必须确保中国在欧洲市场拥有同等公平的竞争条件,确保没有任何异常。所以这是一个棘手的领域,但这是一个经济问题。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都充斥着不信任,尤其是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需要努力建立更多的信任,因此对话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我们需要努力实现多边主义,尽可能地开放市场。当出现争端时,我们需要像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机构去化解。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关于气候变化的缔约方会议上继续共同努力。气候变化的速度比我们采取的任何措施都要快。我们必须确保主要国际机构继续存在,当前一些机构正遭受威胁。我们必须确保它们比过去运作得更好,包括联合国。加强信任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在当前这种不信任的氛围中继续走下去。

何岩柯:面对当下的世界,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您如何看待这些倡议在全球治理方面的现实意义?


范龙佩:我当然了解习近平主席的三大全球倡议,欧洲对此也非常重视,特别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联合国的主要目标,我们需要在社会、环境和经济领域做些什么,才能在203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这些倡议、目标也为我们的努力指明了方向。我们经常谈论南北世界。对南北世界来说,这些目标极为重要。中国和欧盟一样,可以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巨大贡献。我们非常重视这一切,我们非常欢迎任何有助于实现这些重大目标的举措。

何岩柯:您曾经在比利时中央银行就职,而且还担任过比利时的预算大臣,所以我有世界经济相关的问题想请教您。现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您觉得我们该如何去应对这样一个全球共同的挑战?


范龙佩: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我们必须维护整个多边体系,反对保护主义,因为大家的共同繁荣都依赖于自由贸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认为,在我们每个国家,我说的是美国、中国、欧盟各成员国,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在当今这种不信任的氛围中实行战略自主政策。我们正在捍卫我们的利益,尤其是我们的安全利益,广义或者狭义上的“安全”。我们需要在全球三大经济体共同关心的这些问题之间找到平衡,我们需要在获得更大战略自主权的愿望与自由贸易的经济需要之间取得平衡。我认为我们需要为此而努力,但还是那句话,我们只有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才能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对话,建立在各方都有意愿寻求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而不是相互阻挠,更不是像四五年前那样打贸易战。我们不会在一夜之间达成协议,但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要知道,没有这样的政治意愿,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有了这种意愿,我们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何岩柯:您在出任比利时首相的时候,因为低调耐心的行事风格以及出色的协调能力,使得比利时政府上下团结一致。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形成了这样的一种领导风格?


范龙佩:我并不是比利时唯一的欧洲政治家,我是一个寻求和解、寻求解决方案的人。在我之前有很多这样的政治家,在我之后也会有很多这样的政治家。我是一个低调的人,这样的态度也很符合中式哲学。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尊重对方、倾听对方的意见,在一切可能和不可能中寻找对大家都有利的出路。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不仅仅是在我的国家,在欧洲和全世界范围内都应该这样做。

何岩柯:范龙佩先生,非常感谢您的观点分享,也感谢您接受《高端访谈》的专访。

范龙佩:谢谢。


在专访中,范龙佩多次表达了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喜爱,以及对“和而不同”理念的认同。他强调,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倾听的智慧尤其重要,世界各国都应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坦诚相待,这样才能为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总策划丨慎海雄

总监制丨李挺

监制丨申勇 张勤

总制片人丨潘林华

制片人丨阴丽萍

记者丨何岩柯 赵雄

摄像丨路一鸣 柳明 李向伟 殷瑞柯

策划丨沈霖

编导丨钱思羽 胡炜炜 顾雪嘉 高雨杉 戚靖康

外联丨韩硕 庄莹

配音丨姚宇军

新媒体丨宣霁祐 王若同 朱隆洲

技术监制丨胡英

视觉包装丨叶晔 汪晶

后期主管丨赵辛

后期制作丨郝元翰 李照荃 欧鹏鹏 袁悦翔 李戌辰

音频丨王博谦

技术支持丨孙碧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