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美国多所大学爆发了大规模的亲巴勒斯坦示威,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哥伦比亚大学等校,曾有超过百名学生因参与示威活动被捕,部分学校甚至因此取消了面对面的课程安排,导致校园气氛紧张而动荡。

这些示威活动主要是由于哈马斯于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发起突袭,而引发的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浪潮。正当这些情绪在校园内蔓延时,美国政府在近期的一个重大政策变动中,做出了强硬回应。


特朗普签署新行政令:打击反犹太活动

本周三,前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意在加强对美国大学校园内反犹太言论及恐吓行为的调查。根据白宫官员的介绍,这项行政令将允许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驱逐那些参与反犹太活动、支持巴勒斯坦示威的外国学生,甚至包括取消他们的学生签证。这项命令的出台背景是,美国在去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后,部分校园内发生了反犹太情绪的蔓延,尤其在亲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中,部分言论和行为被认为对犹太学生和社区构成了威胁。


特朗普在签署该行政令时表示:“对于那些参与支持圣战者示威的外国居民,我们发出严正警告:2025年到来之际,我们会追查到底,驱逐你们出境。”他进一步指出,犹太学生在某些校园中遭遇了严峻的歧视,甚至无法进入校园内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和教室,且面临着人身威胁和骚扰。

这项行政令不仅要求联邦执法部门“立即采取行动”,还明确指出,将会惩罚所有在以色列加沙战争期间,参与亲巴勒斯坦示威且从事反犹太行为的非公民大学生及其他人士。特朗普政府强调,将动用所有合法手段,追究这些违法行为的责任。

具体来说,该命令要求相关政府机构在60天内提交报告,明确列出如何打击反犹太主义活动、遏制骚扰与暴力,并将针对大学校园内涉及反犹太活动的投诉一一列举。这意味着,未来美国大学的校园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尤其是那些涉及民族仇恨言论和行为的情况。


言论自由与社会抗议:反对声音不断

然而,这项行政命令迅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人权团体和法律学者纷纷提出质疑,认为这一措施可能会侵犯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权。一些穆斯林倡导组织也指出,政府对亲巴勒斯坦示威活动的打压,实际上可能会压制合法的政治表达与抗议行动,尤其是在美国这一自由与多元的社会中。

此外,特朗普政府这一决定并非前所未有。在1972年的克莱因迪恩斯特诉曼德尔案(Kleindienst v. Mandel)中,美国最高法院曾裁定,政府有权拒绝签发支持极端思想人士的签证。类似的法律理念在特朗普政府的执法中得到了延续,尤其是在对抗社会骚乱和极端主义言论方面。


这项行政命令的出台,除了针对校园内的反犹太活动,还涉及到联邦资金与高校的执法力度挂钩。最近,由共和党主导的六个众议院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强烈建议联邦政府采取更严格的反犹政策,特别是针对那些未能有效应对校园暴力和仇恨言论的高校,尤其是哥伦比亚大学。报告指出,哥伦比亚大学在2023年未能有效制止针对犹太学生和亲以色列人士的仇恨言论,同时该校在2023财年获得了27亿美元的联邦资金。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措,显然是与共和党对学校管理和言论监管的理念紧密相关。报告还批评拜登政府在提供相关数据方面缺乏透明度,称国土安全部和国务院拒绝提供关于抗议活动中持有签证者的具体信息,导致执法难度增加。

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的博弈

随着特朗普行政令的签署,美国的大学校园和社会的多元性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如何在保障民众基本权利的同时,避免极端主义言论的蔓延,成为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面对这一局势,我们或许需要重新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处理民族、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


特朗普的政策,势必会继续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特别是在言论自由、学术独立以及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下。这场政治风暴,正悄然改变着美国的社会与教育环境。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更多新闻热点追踪

请点下方关注获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