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想提起这段历史,正如我写的小萝卜头,我老了,这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了,她哭着说一文中所描述的一样,所有儿童的牺牲都是让人悲痛的。

一个正常的国度,不能无视那些儿童的权益,一个文明的国度,更不能以牺牲儿童为荣耀,这是可耻的行为。



松山战役不应该成为我们歌颂的对象,难道要歌颂那7000牺牲了的娃娃兵吗?当一个国家无能保护自己的子女,无能保护自己的儿童,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当一个国家轻言牺牲,视民众的性命为草荐,视儿童的权益为无物,这样的国家还有未来可言吗?你知道吗?

也许那7000儿童中可能产生我们民族的科学家、我们民族的工程师,他们之中可能产生繁衍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伟大人物。

但是如今因为一场战争都丢失了性命,国家的无能,让这些幼小的肩膀去扛,如果我们不去反思,反而一个劲的歌颂,难道我们真的能无视这些孩子身后父母的悲痛吗?

惨烈的沙场,不幸的儿童



1944年6月4日,历时95天的松山战役终于拉开序幕,而此时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高歌猛进,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步步失利,同年九月份日本在失去对贝里琉岛的控制后。

任谁都可以看出日军在军事上已经节节失利,他们已经无力阻挡美军的脚步,而此时美军的轰炸机更是毫无阻碍的可以轰炸日本本土。

但是日军的顽强超出所有人所料,守护松山的日军"拉勐守备队"。

包括第56师团第113联队主力及师团直属野炮第56联队1个大队,配属辎重兵、卫生队和防疫给水部一部,常驻兵力为3000人。

113联队实际人数为1340名,也就是整个松山战役,日军可参战的部队为1340名,然而就这些人数,依靠碉堡和火力网给远征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而这其中就有那7000娃娃兵。



战争就是一场绞肉机,你脑海中可以想一下这些孩子端上枪去送死的过程,如果这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他们就是小学到初中的孩子。

而现在他们不得不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枪支去冲刺搏命,也许你觉得壮烈,如果时光可以交换,当你正在上小学或者初中的孩子端着枪去送死,你还觉得壮烈吗?

整个国家的不幸,让一群弱小的孩子用肩膀去扛,也许这很壮烈,但是我一点不觉得壮烈,只有当民族不幸,成人无能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去牺牲这些孩子。

一场我不愿意歌颂的惨胜,

松山战役从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结束,共95天,国军先后10个团2万人参战,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含失踪5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敌我伤亡比1:6.2。

整个松山战役国军兵力20:1的优势,炮火5:1的优势,炮弹充足供给,还有美军投掷500-1000磅航弹。

但如此大的优势仍然弥补不了我们军队素质和日军的差距,是的他们都是民族英雄,但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记得有一个外国记者问国军军官,“为什么要让这些孩子上战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他回答,“仗打到这个份上,如果他们不上战场,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了”。

如果他们都牺牲了,国家还有未来吗?可想从鸦片战争开始,我们全民的积弱到了何种地步,我们整个民族没有被救赎。

事实证明常凯申领导的中国无法完成我们民族的自我救赎,与后面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相比,差距可谓有天壤之别。

同样的一群人,但我们仍然在朝鲜战场上给强大的美军划了一条线,这条线叫三八线,而这条线的后面就是不容侵犯的民族尊严。

松山之骨,体弱心强

如果你去了云南,一定要去松山战役战场遗迹去看看,它位于大丫口主峰,公路旁立有松山战役阵亡将士公墓,以及纪念碑。



这里有牺牲的中国娃娃兵,他们最小的才9岁,你仔细看看那一排排石像,你可能从来没有看见如此稚嫩面孔,也没有见过如此坚挺的肩膀。

如今时过境迁,当年的炮火离我们已经远去,但那些牺牲的儿童依然提醒我们,若国家不富强,我们就得上战场。

只有当国家强大了,所有人才有未来,对一场战役来说,他的胜利有其历史意义,但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其背后的无奈和伤痛。

这是民族的伤痕,不是我们歌颂的壮烈,虽然他们很壮烈。

图片来源于网络,喜欢就关注作者@唯心读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