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是生活着一种动物,他们是动物世界中最臭名远扬的种族,残忍、狡猾,深度机会主义者。
这种动物就是草原鬣狗,它们以掏肛为生,相比狮子等猛兽咬断猎物的喉咙,它们的捕猎过程就显得异常的残忍。
他们是草原上当之无愧的二哥,他们可以骚扰狮子,和他们去争抢食物,即便抢不到食物,他们频繁的骚扰也会让狮子头大。
你仔细想想鬣狗这些特性,你会发现它还有一个亚洲同类,印度,他们都是有一定的实力,但都是通过骚扰获得猎物的机会这一点竟然没有一点差别。
亚洲鬣狗的成长之路
从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结束殖民史开始,其膨胀的野心就没停过,而在那之前,这是一个连统一都无法做到的国家。
凭借东印度公司臭名昭著的鸦片贸易,这个邦国林立的国家终于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受命与英国女王。
同时他也继承了英国人留下的所有遗产,包括麦克马洪线,这道线一直是中印关系的重要问题,印度承认自己的殖民史,但是想让也我们民族去承认殖民史的屈辱,自然是打错了算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犹如鬣狗一样的印度嗅到了机会,他看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虚弱,先乘人之危派兵侵占了这个地区的一小部分,如瓦弄、噶拉塘等。
这好比草原上的鬣狗,他们看到某种动物的虚弱,然后开始进行自己的掏肛大计,不断的试探这只动物,并且露出锋利的牙齿,咬伤了它。
1950朝鲜战争爆发,这成为了印度期待很久的机会,它犹如一只趴在草丛中观战的鬣狗,发现两只猛兽搏斗,无暇他顾的时候,它把目标瞄准了团队中最弱的群体。
于是从中印边境东段线开始,印度先是派100余名士兵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强迫一直在那里行使管辖权力的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搬迁。
在这之前,印度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又在直升飞机的配合下,侵占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在梅楚卡等地强行建立兵营,其实印度手段一直都是老配方包括今日。
中印边境中段,印度除了占领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的桑、葱沙两地外,1954年至1958年之间,又陆续侵占了香扎、拉不底、乌热波林三多;巨哇、曲惹两地,甚至连什布奇山江及附近的一块草地都没放过。
这种贪婪和狡猾,整个动物世界,也只有鬣狗才和“三哥”像一个种族,在草原上鬣狗的眼光盯着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任何动物只要有点虚弱和伤痕,它们就和苍蝇一样一拥而上。
而这其中就包括强大的狮子,对于鬣狗来说,眼中只有机会,他们是那种不惜自己性命寻找机会的角色,比起“平头哥”的憨直,鬣狗显然狡猾多了。
中印边境西段,1951年前后,印军趁中国军队刚进入阿里地区之机,侵占了受泥山江以东的卖争拿马和碟木卓克附近约449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年以后,印军又侵占了巴里加斯。
棒打亚洲鬣狗
从1954年开始,中印就边境问题就进行了数次会谈,但是都毫无结果,这情况其实大家现在都不陌生,甚至看起来有点眼熟。
1962年10月18日,中国后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而在这之前,印度竟然无耻的要求中国割让边境33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印度,这其中包括阿克赛钦等地区。
更早的时候印度已经非法占领的东段边境“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和中段边境2000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且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这些地方的管辖权。
狮子大张口、贪得无厌、得寸进尺、用这些词语已经无法形容这只亚洲鬣狗了,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从1959年至1961年的3年间,印度入侵我边防内地进行军事侦察活动就达120余架次,其中更是大修入侵据点,仅在西段线就修建了43个入侵据点,有些据点离我们哨所只有几米远,有些甚至直接修到我们哨所后面。
可谓是胆大妄为,无所不用其极,印度充分发挥了鬣狗思路和精神,甚至主动发起挑衅,造成我边防人员的伤亡。
各种手段无法说服这里鬣狗后,于是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为期一个多月的反击战打响。
如果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场反击战,就是摧朽拉枯,如果用动物世界中的鬣狗来形容,就是一群鬣狗被狮群瞬间压制消灭。
这场战斗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战斗英雄庞兴国的那句话:我部战士4名遭遇敌军数百,该股敌人非但不缴械投降,还胆敢还击抵抗。
鉴于今日的三哥如此不知进退,在边境上成立以庞兴国名字为番号的战斗部队势在必行。
汤药都不换的印度医生
其实仔细回想1962年之前的历史,你会发现和今日没有什么区别,三哥遵从了一个动物的本能,继承了这种习性。
这好比鬣狗家族生存的本能,传承几千年也不会有多大变化,但是相比动物世界,人类社会的竞争更加复杂,抱残守缺不会让你的历史变得更加辉煌。
三哥本身有很多问题都无法调解,转移矛盾也要好好选选对手,也要明白适可而止的道理,扒虎须的从来都不是英雄,都是不知死活的傻子。
印度就是一只亚洲鬣狗,虽然是疥癣之疾,但是架不住它频繁的恶心人,狮子对付鬣狗骚扰的方法,就是猎杀,你不理它,它就天天来骚扰你,盯着你的猎物。
总结: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过去的历史就是今日可鉴之师,拥有漫长可记录历史的我们,自然能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我想只要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仔细看看我们的历史,自然会迎刃而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喜欢作者就关注作者@唯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