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前,导演饺子(本名杨宇)“心情很忐忑”。

2019年夏天,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影片对经典神话的创造性改编,击中广大观众的心弦,以超过50亿元的总票房创造国产动画第一的好成绩,也让动画迷喊出了“国漫崛起”的热血宣言。从此,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导演饺子走进大众视野。

5年多后再相见,小哪吒能否不负等待?

“我们做动画的心态是宁缺毋滥。第一部是‘死磕’出来的。观众给了我们做第二部的机会,随随便便端上桌,不符合我们的追求。我们也相信,观众不会拒绝有诚意的作品。”饺子说。

第一部,66次剧本修改,1400多个特效镜头,由约1600位动画制作人员共同成就。第二部,角色数量是第一部的3倍,特效镜头近2000个,主创团队达4000余人。

第二部故事体量全面升级,艺术创新的难度更大。影片中有一场陈塘关大战的打戏,时长约1分钟,分镜画了半年。让创作人员“崩溃”的要求在于,“让手上拿6把剑的章鱼,跟拿一把剑的李靖打,还打不过。”“洪流对战”是最难的一场视效,因为要呈现两军对战像海浪一样互相翻涌的视觉效果,被制作人员戏称为“智能的海浪翻涌出东方的美感”。因为难度太大、工期紧张,制片人曾跟饺子商量能否把海妖身上的锁链去掉,或者换成若隐若现、时隐时现的方式。饺子却坚持,锁链对海妖的束缚与影片主题息息相关,所以不能让步,也不能偷懒。

“我们一直在寻求突破,所以不给自己留后路,一开始就设定一个‘完不成’‘够不到’的目标,然后拼命去‘跳’、去‘够’、去‘顶’。”饺子说,踮着脚尖渐渐够到那个地方,大家的自信会逐渐高涨,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不断提高难度,并且拼尽全力去完成,对国产动画行业人才储备、产能提高及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国漫”就是在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中崛起。

“创作是一群人的长跑。”坐在我们对面的饺子,穿着一件旧毛衣,眼神里闪耀着自信的光。“创新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动画人一起奔跑,还有观众的支持,创作中的孤独、焦灼、自我怀疑,所有的一切便不再是煎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