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身为一个“外交达人”,他的出现给予了中美改善关系的契机。
毛泽东、周恩来决定致力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且敏锐地作出回应。
1971年4月,中国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访华邀请,“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拉开帷幕。这一举措巧妙地利用乒乓球这一小球,推动了中美关系这一大的“球”的发展。
图源网络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直至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终乘空军一号抵达北京,他与周恩来于机场的世纪握手,举世震动。
然而,尼克松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一定要见到毛泽东。
基辛格面见毛主席
两个长期敌对的国家在讨论中寻求共同利益,进而推动自身和世界的利益。
临走之际,尼克松因瞻仰毛主席的精湛书法,便恳求他老人家题字。
毛主席欣然答应,随手写下了十二个字,却让美国人至今搞不明白其中深意。
那么,中美这场世纪外交都经历了什么?毛主席题的字背后又表达了些什么?
毛主席与尼克松
中美关系改善的历史必然性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争霸奏响国际政治的主旋律,双方于全球范围内激烈角逐,争斗得不可开交。
抛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中国正逐步成为国际舞台上一直不容忽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而且在亚非拉国家心中有着不小的参考价值。
因为世界万物并不是非黑即白,而国家也是一样,他们不一定非要加入苏联又或是美国阵营。
尼克松
中苏关系的破裂,让中国这股政治力量为美国的逆袭提供了条件,所以美国新任总统尼克松才有意调整对亚洲的政策部署。
中国作为亚洲区域国土面积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美国自然不愿放弃对我国的拉拢。
反观苏联方面,因为一心想要抢占中国的主权,最终导致双方兵戎相见,国际关系斗转急下。
毛主席
而后苏联对中的政策便是“步步紧逼”,为寻求自保,中国需要寻找美国这样的强大盟友当靠山。
既然双方都有意接触,那只需要一个能让双方都愿意坐下来谈一谈的契机。
很显然,主动权依旧在美国人手中,因为中美关系的改善需要美国先表示出足够的诚意,否则中国不敢轻易表态,否则将会受到苏联更加疯狂的战略威压。
毛主席与尼克松
尼克松访华“既谨慎又迫切”
为试探外界对中美建交的反应,中国首先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访,以体育赛事的形式展开接触。
随后在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务卿基辛格带着使命访问中国,但由于两国还没有就主要问题进行谈判,谁也不知道未来的结局如何,所以基辛格的任务就是打前站,探口风。
为了掩人耳目,他先是到访了巴基斯坦,经由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配合下“上山疗养”。
对外宣称上山疗养,实则悄悄溜走,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基辛格(右)
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双方就中美主要分歧——“台湾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即美国政府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为尼克松访华创造了重要条件。
由此可见,美国迫切改善与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但台湾问题却是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阻力,如果不能达成双方的基本一致,那他的访华之旅将毫无意义。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着陆在北京首都机场,当他缓缓走下飞机旋梯后,与周总理进行了长时间的握手。
尼克松访华
美国政客对此次总统访华准备的相当周密,而所有接触又十分谨慎。
都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若是美国在与中国接触过程中搞砸了,那苏联反应过来之后,中国必将成为压垮自己的强大对手。
所以,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他对华态度肉眼可见的友好,在到访之前曾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练习用筷子等。
在陪同周总理去往中南海参加晚宴过程中,尼克松主动帮周总理脱去外套,谦虚恭敬的举动引起全球剧烈轰动。
图源网络
毛主席送尼克松的12个字
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在欢迎仪式过后,便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毛主席。
而外界最为关注的,自然也是两国元首之间的会谈进展以及谈判结果。
谈判期间,双方均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也有不少不谋而合的利益共求点,整体还算顺利。
为了让尼克松更好的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周总理精心为尼克松安排了爬长城、逛故宫等活动,从而帮助他理解中国历史以及中国人的民族观念。
尼克松访华
当尼克松即将离开之际,他得知毛主席的抒发别具一格,并主动请求他老人家题词。
毛主席也没有拒绝,颇为洒脱地于绢纸上写下12个字: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别说是美国人看不懂了,就算是中国人将三个词语联系到一起,也是云里雾里,想象不出毛主席究竟想表达什么。
其实,毛主席的话与需要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与时代背景解析,因为更多的是暗喻。
毛主席题字
老叟坐凳代指毛主席以及中国,年迈的主席和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虽然被新兴政权赶超,但依旧有着独属于老者的谦逊。
嫦娥奔月则代指尼克松敢于突破的勇气,遥不可及的月球说明了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重重阻碍。
走马观花则是在提醒尼克松等一众美国政客,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太少,切勿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中国,而若想要保持住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那就不能用“走马观花”的态度。
毛主席、尼克松
参考信源:光明日报2021-03-19《尼克松访华:汲取相向而行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信源:澎湃新闻2022-02-22《中美竞合︱何必僵着呢:从美国解密档案看尼克松访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