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很不理解一个现象: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几天之前我国各路媒体都把他称之为卢比奥,但现在我国诸多媒体马上给他改名为“鲁比奥”了。
本来,外国人的名字都是音译过来的文字,用汉字发音去对照外语发音,哪个接近用哪个,但媒体都会给出一个“通用名字”。
卢与鲁同音不同调,同一个人的名字,却被我们各路媒体广泛给他的名字换了一个“姓”,这有啥背景吗?
或许,有人的确有这样的想法。
卢比奥一直极端反华,是一个“逢中必反”的人物,并且还是全美国最力挺“台独”和“港独”分子的政客,堪称最反华的美国参议员。2020年7月13日,被中国宣布予以制裁。
而现在,昔日的那个卢比奥,已经成了今天的美国国务卿,变成了今天的鲁比奥。
难道是我们的各路媒体想给国人制造一种感觉,今天的鲁比奥不是当年那个卢比奥了吗?
但我想说的是,中国有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今天的鲁比奥依然还是过去的卢比奥,依然是一个坚定的反华分子。过去他只是参议员,今天却已经是美国国务卿。过去他只能提出主张,而现在他变成了政策主导者和执行者。
据环球时报转载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1月22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与菲律宾外长马纳洛通电话,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包括中国“在南海的危险和破坏稳定的行动”。鲁比奥强调了华盛顿根据《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做出的“坚定承诺”。
由此可见,管他叫做卢比奥还是叫做鲁比奥,我们有人给他改名,也改不掉他的反华立场、反华主张和反华举动。
鲁比奥之所以一上任就给菲律宾外长通话,指责“中国破坏南海稳定”,强调并重申什么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和对菲律宾的“坚定承诺”。很显然,鲁比奥将左右特朗普延续拜登的南海政策,继续用南海争端牵制中国,分散中国的注意力,干扰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甚至我们不能排除,鲁比奥有着挑起南海战争的动机。
关于中美关系,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是,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挑选国务卿都有一个最突出的特征,那就是极端反华。看看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的蓬佩奥,再看看拜登政府的布林肯,现在又是鲁比奥,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对待中美关系,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可以抱有积极的愿望,也值得去努力一番,但必须立足于最坏的打算。
我们必须认清这个现实:“反华就是政治正确”,是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乃至大多数美国民众的共识和共同立场,并且难以逆转。
我们现在需要摸清楚,特朗普到底有没有为了吞并加拿大和格陵兰岛,想与中国缓和关系的动机?也需要搞清楚,特朗普新政府对中国的这些举动,有没有想以此作为与中国交换条件的考虑?我们可否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