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下蒙蒙细雨,人们出行不太方便,从万物复苏的角度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主生发,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开悟以后的视野变化,是跳出自我意识的局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由此得到客观和平衡。

最近听TED演讲,有位导师说自信被人们高估了,其实不需要找到自信才能做事,而是在做事的过程中,自信才会出来。

这个观点我认为很实用。

因为,我的实践也证明,人的自信,来自对事态的控制,做事游刃有余。一件事情,刚开始不熟练,自信还没产生,专注忘我地投入做事,更有利于事情本身。所以,自信被高估,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打开新视野,可以让我的包容度更广阔。

我很少跟人辩论,因为能理解,所以感同身受;因为能包容,所以没什么值得争论的。由此,我节省下自己的精气神,不外逸,不浪费,这也是修丹道的方式之一。我总能把修行和工作、生活结合到一起,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开悟以后,不代表就能一劳永逸。

我也会感觉到情绪上的焦虑,尤其是深入世俗以后,当目标和现实有差距,焦虑由此产生。我并不把它当成负面的因素去压抑,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常态。喜悦是阳,焦虑是阴,二者应该被赋予同等的关注。阴阳可以转化,焦虑和喜悦也可以转化。

我的转化方式是去大自然中散步。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可以瞥见万物的细节和生机。踩在满地的落叶上沙沙的声音,像踩雪地的声音一样,感到治愈。

每一天都是一个片刻,你只有把每一天,每一个当下,都过充实了,丰盈了,那个美好的结果,自然会到来。当我真正安住当下,焦虑自然会消匿,全心的投入会感到安然、喜悦。

我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长期主义是有一个方向和目标,像一把火炬,点燃生命的动力。我的注意力放在当下,不去想可能的结果,对未知不设限,而是把每一天的任务,按时按量去完成。

除了写作,我做的其它事情都很难。想过放弃,但是更想坚持下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我写文章,不仅是分享,更多是自勉。我通过写作和自己对话,疏导自己的思路和念头,才能更加坚定自己的道路,自己给自己开导,这就是自洽,自在,自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