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迅速向俄罗斯发起经济制裁和金融封锁,试图借此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在冲突第一年,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GDP下滑约2.1%,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经济形势一度岌岌可危。然而,俄罗斯并没有如西方预期的那样被制裁压垮,其中,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部分西方国家无端指责中国在贸易上支持俄罗斯军事行动,但实际上,中俄贸易完全是基于正常的国际贸易规则。除中国外,印度、土耳其等国在冲突期间也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往来。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指责,不过是毫无根据的污蔑。




如今,俄乌冲突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俄罗斯越发清楚地认识到,在这场艰难的冲突中,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中国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实力强劲,以2023年为例,工业炸药产量高达458.10万吨。若用于军事生产,这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俄罗斯的弹药供应压力。



但中国始终秉持中立立场,不会参与到冲突的军事层面。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耿爽曾表示,如果中国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支援,战争局势可能会大不相同,这既强调了中国的中立态度,也暗示了战争走向的多种可能性。


虽然俄罗斯无法在军事上获得中国的直接援助,但在经济和能源等众多领域,中俄之间的紧密合作让俄罗斯得以维持国内稳定。不少外媒评价,如果没有中俄之间坚实的贸易纽带,俄罗斯的处境可能会更加艰难。这种说法虽有夸张成分,但也反映出中俄合作的重要性。


乌克兰同样明白中国中立立场的影响力。尽管中国未介入战争,但乌克兰政府一直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因为他们深知,作为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巨大的大国,中国的态度和行动可能会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


此前,特朗普曾宣称要解决俄乌冲突,可上台后的举措却不尽如人意。他威胁俄罗斯,要么接受和谈,要么美国将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这样的做法不仅没能推动俄罗斯重回谈判桌,反而让局势更加紧张。相比之下,中国一直积极劝和促谈,努力推动俄乌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冲突。许多人认为,中国的中立立场未来或许真能为俄乌和谈带来转机。


俄乌双方都期望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但解决战争的根本之道,还是在于俄乌双方通过平等谈判,找到和平解决冲突的方案,而不是过度依赖外部力量。也希望西方国家能够摒弃偏见,共同为推动俄乌停火、实现和平贡献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