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福气到
岁月长河中
春节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最隆重的佳节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书页
古代和近代的名人在福建怎样过年?
快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遇见福州
蔡襄:正月初一,仍在回家路上
(约1056年,南平浦城)
蔡襄,北宋书法大家,出生地位于今天的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他19岁就高中进士,才华横溢,书法一绝,很受帝王赏识,曾长期担任天子近臣。1056年正月初一,蔡襄奔波在回乡探亲的路上,路过浦城,留下诗作《丙申元日过浦城西阳岭》。
曾侍天王玉几傍,卷帘袍色殿中央。
重霄未彻宫县乐,上宰初持万寿觞。
晓日半临幡影转,春风遍送佩声长。
今朝千里穿云岭,喜奉亲舆返故乡。
(“亲舆”意为探亲路上乘坐的交通工具)
↑蔡襄画像。图片来源:刺桐清风
张元幹:正月十五爬鼓山,摸“忘归石”
(约1137年,福州鼓山)
张元幹,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之一,出生地位于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35岁时,金兵渡过黄河包围京城,张元幹主张坚决抵抗,投身京都保卫战。然而数年后,朝廷主张“苟安”,作为主战派的张元幹受排挤,失意辞官回到福建家乡。
↑张元幹和张元幹纪念馆
这首《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圭公游临沧亭为赋十四韵》,记录了他春节暂忘朝局烦恼,攀登鼓山,探望僧友的快意时光。顺便说一句,张元幹摩挲的“忘归石”石刻,是蔡襄留下的。
孤云乘天风,飞入海上山。
松声发鼓吹,导我登层峦。
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
及兹百事懒,作意三日闲。
聊将烧灯夜,付与儿辈看。
来陪老禅伯,杖履同跻攀。
曲折几藓磴,竹引春斓斑。
窦口咽细泉,崖腹鸣飞澜。
足疲眼界远,语乐心地安。
倒景射西崦,晃荡云海宽。
十年戎马后,集此兰若难。
未必支许游,能尽宾主欢。
暝色到峰顶,月光散林端。
摩挲忘归石,告以幽遐观。
刘克庄:正月初一陪老妈喝一杯
(约1221年,莆田东岩山)
刘克庄,南宋后期文坛宗主,出生地位于今天的莆田东岩山。1221年,南宋朝廷外忧内患,刘克庄居乡暂避。
在诗作《元日》中,时年35岁的刘克庄记录了他的正月初一:被孩子催得起早了,结果很困;甥侄们纷纷来拜年,感到自己变老了;虽然当时人生暂难寻得突破,但在佳节敬母亲一杯酒,心中仍会得到慰藉。
元日家童催蚤起,起搔冷发惜残眠。
未将柏叶簪新岁,且与梅花叙隔年。
甥侄拜多身老矣,亲朋来少屋萧然。
人生智力难求处,惟有称觞阿母前。
(“称觞”意为举起酒杯)
↑莆田绶溪公园内的刘克庄文化园。林华清摄
陈宝琛:初一逛华严寺
(约1901年,福州螺洲镇)
陈宝琛(1848年-1935年),出身学霸世家“螺江陈氏”,21岁考中进士,直言敢谏,是晚清“清流党”中坚力量。自1885年因朝局变动辞官回闽,到1901年被重新启用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师傅,陈宝琛以贤达身份为家乡近代化事业做贡献。
↑陈宝琛故居内的沧趣楼,是陈宝琛被贬后蛰居赋闲时所建。图片来源:遇见福州
以下这首诗写作于1898年到1902年间的某个春节。陈宝琛在诗中记录了自己的春节日程:初一逛华严寺,看“手植松”(自己亲手种下的松树)。
元日过华严精舍
(“华严精舍”即仓山区螺洲镇华严寺,陈宝琛为该寺的建设出过力)
坏户秋虫蛰过冬,发春来听佛庐钟。
阴晴天幻村前景,开谢花留雪后容。
欲共禽鱼参寂灭,漫凭药石养疏慵。
壑蛇冉冉谁能记,偃盖只看手植松。
↑闽江夜游。图片来源:遇见福州
来源:观八闽
责编:赵淑琳
审核:方琮 高奇
■陈文清在春节安保工作会上和看望慰问基层干警时强调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确保人民群众度过欢乐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
■公示!福建政法系统这些集体与个人拟获推荐
■叮!你的平安春节礼包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