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年前的今天,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写下“开辟荆榛逐荷夷”的光辉篇章。

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平国公郑芝龙长子。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在其短暂的38年生命历程中,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其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中国固有领土台湾的光辉事迹。

公元1661年4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福建厦门出发,经澎湖来到热兰遮城的外海上,帆樯如林,旌旗招展,吹响了收复台湾的号角。在驱荷复台过程中,郑成功表现出强烈的国家领土主权意识。郑成功率大军进攻台湾,在抵达鹿耳门的第二天(1661年5月1日),就给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等送去书信和告示,宣称:澎湖群岛(Piscadores)距离漳州诸岛不远,因此隶属漳州;同样,台湾因靠近澎湖群岛,所以台湾也应在中国政府的统治之下;因而,也应该明白,这两个滨海之地(澎湖群岛与台湾)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是自古就已据有此地并在此地耕种的人。


针对荷兰殖民者妄想借助有利的地形和坚固的城池负隅顽抗的局面,郑成功巧妙部署,让一部分军队吸引敌人,其余军队在鹿耳门登陆,迂回到敌人后面,包围了热兰遮城。经过8个月的激烈战斗,攻克热兰遮城。

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者宣布投降,沦陷了38年的宝岛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荷兰殖民者签署的投降协议,在国际交流秩序层面清晰确认了台湾属于中国固有领土。


(荷兰投降书 视频截图)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在赤崁楼设立行政机构承天府,实行屯垦,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台湾的序幕。台南成为大陆移民在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台湾民众感念其功德,尊奉其为“开台圣王”。而郑成功也成为三百余年来深受两岸中国人民共同崇敬和爱戴的民族英雄。

视频来源 | CCTV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