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插电混动车型风头无两,被认为是“燃油车向电车过渡的最佳选择”。
各大车企纷纷布局,销量一路飙升:
许多消费者也觉得它是“油电双享”的完美方案,既能充电省钱,又能加油无忧。
但市场不会说谎。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在购车时绕开了插混,转而选择纯电或增程。
甚至不少曾经坚定支持插混的老车主,也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
为什么曾经被看好的插混,如今却越来越少人买了?
咨询了一些老车主,发现了3个不得不说的缺点,选车前一定要了解清楚。
首先,就是较容易出现“失速”问题。
说白了就是,相对于纯电和增程,插混偶尔会出现“失去动力”或“速度上不去”的情况。
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 在于插混车的动力管理非常复杂。
毕竟,插混车和其他车型不同,存在着多种工作模式:
在低速时,可以只依赖纯电运行;在中速时,又可以只依赖发动机;高速时,甚至能油电混用…
这种多模式的切换,虽然看起来很智能,但实际上,它增加了车辆的运行复杂性。
尤其是在动力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切换可能并不那么顺畅。
说到底,当你加速时,电池和发动机的切换可能会出现滞后,导致车辆没有立即响应。
尤其是在低电量的情况下,电池提供的动力有限,发动机需要立刻补充,但这种补充并不总是能够平滑过渡。
车主往往会感觉到动力的“断层”,甚至有时速度会骤然下降。
另一方面,在高速行驶时,油电混用的状态,也容易出现意外的动力调整。
尽管插混车设计时,考虑到了油电协同工作。
但在高负荷的情况下,电池和发动机协作的效率并不总是达到最优。
有时电池提供的辅助电力不足,发动机工作负荷过大,动力便会受限。
最让人担心的是,这种“失速”问题有时是隐性的。
你很难预料什么时候动力会不足,尤其是在你正在加速的过程中。
突然的动力中断,不仅影响驾驶体验,甚至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更多人开始选择纯电或者增程车。
其次,就是他们感觉纯电续航太少了。
很多人买插混,图的就是“平时用电,长途用油”,以为这样既能省钱,又能减少对油的依赖。
但真正用下来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美好。
因为插混车的纯电续航往往很少,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公里,根本不够用。
说白了,虽然官方标称纯电续航可能有50-150公里,但这通常是在理想工况下测得的。
一旦遇到冬天低温、开空调、满载乘客、跑高速等情况,纯电续航往往会大打折扣。
甚至极端情况下,只有标称值的60%甚至50%。
任何事情不是孤立,因为纯电续航很短,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需要频繁充电。
此时,有家充还好;但如果只能靠外面的公共充电桩,那体验就变得极其糟糕了。
毕竟,插混车的充电功率很低,电池又小,要是依赖公共充电桩,一切就完了。
但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装家充的。
因为想要装这个东西,就必须有个人停车位,小区还允许。
考虑到这个现实,一部分人群所以放弃了插混汽车。
最后,就是整车体验比不上纯电或者增程。
这可不是随便乱说,毕竟插混车,涉及了多种工作模式的切换。
每当电池和发动机之间需要配合时,动力输出往往会出现些许滞后,尤其在加速时,你会明显感觉到“油电配合”的生硬。
换句话说,你本以为两者可以无缝衔接,结果却常常在驾驶中感受到这种“拖沓”的感觉,这无疑让人失望。
更重要的是,相比纯电和增程车,插混车的配置往往略逊一筹。
毕竟,现在的纯电或者增程车型,动辄就是大屏、冰箱、彩电、豪华座椅,还有特别给力的智能驾驶系统。
但插混车呢?
虽然也有这些功能,但从整体体验来看,根本没有纯电和增程车那么顺畅、贴心。
所以,也无外乎增长更缓慢了。
总的来看就是,不是插混车不好——从综合油耗来看,插混车无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选择。
但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问题,它的优势就显得有些逊色了。
关键是其他问题又很致命,而油耗的问题,现在城区用电又很省。
自然而然的,更多人开始把目光放在纯电和增程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