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树声红军时期的一位老搭配,在这次授衔中,只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很多人看来,能够成为王树声大将的搭档,那一定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其军衔不说大将、上将,至少中将是应该有的。
对于少将军衔,这位老同志自然是有一些情绪的,为此,这位老同志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向毛主席表示了“抗议”。
一、一位少将的“无声抗议”
这位老同志叫张广才。
1955年,大授衔后不久,毛主席批阅文件时,突然发现了一份特别文件,这份文件的署名居然直接写上“少将”二字。
毛主席是多么睿智的人,一看到这个署名,他就知道这位同志有情绪。
发现是张广才同志递交的文件后,毛主席苦笑着对一旁的工作人员说道:“张广才同志,这是受委屈了啊!”
一旁的工作人员说道:“主席,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嘛。”
对于张广才,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可是要说到他是王树声大将多年的搭档,估计很多人可以体会到他的份量。
1955年大授衔后,一些党内同志认为,张广才军衔的确低了一些,不说上将,中将至少应该要有。
二、王树声搭档少将军衔低了?
从资历上看,张广才参加过黄麻起义,1931年,张广才所部改编为红军时,他担任十师三十团政委,可以说,这份资历比一些上将还要老。
从职务上看,张广才在土地革命时期,更是非常之高。
1932年6月,张广才成为红73师政委,师长正是后来的开国大将王树声。
要知道,后来的开国上将洪学智,此时,正是张广才的手下。
1933年年底,张广才升任红四军政委,可以说,按照授衔规定,担任大革命时期的军级干部,至少是上将级别。
洪学智在土地革命后期,担任的正是军政治部主任。
从战功来说,在土地革命时期,张广才的战功也是很大的。
张广才几乎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大部分战役,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张广才率所部,击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后来,张广才还成功抓获了敌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这一战,徐向前特别嘉奖了张广才。
三、张广才为何是少将?
那么,资历和职务如此之高的张广才,1955年大授衔时,为何只是一个少将呢?
应该来说,新中国第一次大授衔是公平公正的,主持授衔工作的彭德怀、罗荣桓,他们都是党内出了名的刚正无私,而且对于政治工作,罗荣桓更是非常熟悉。
授予张广才少将军衔,是评衔委员会,经过认真评估后的结果。
张广才之所以只是少将,这是因为在抗战之后,他的确“落后”很多。
抗战爆发后,张广才很少出现在正面战场指挥战斗,他没有足够拿的出手的战功。
抗战初期,张广才主要工作是编写游击战术教材,培养军事人才。
1938年,张广才被调入八路军兵工厂担任政委。
1940年之后,张广才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和休养,几乎没有参加过什么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张广才虽然担任了吉北军分区司令员,可是,张广才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主持剿匪工作,建立兵站工作,张广才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东北的大型解放战争。
因此,后期缺乏大的战功,是张广才军衔只是少将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用张广才曾经的部下洪学智来做一个对比。
1942年,洪学智已经开始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和黄克诚大将搭档。
在苏北战场上,洪学智领导第三师立下了赫赫战功。
内战全面爆发后,洪学智担任东野第六纵队司令员,后参加了平津战役等一系列战功。在辽阳等战役中,洪学智更是取得了歼敌三万多人的辉煌战绩。
对此,毛主席亲自下令嘉奖。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洪学智更是领导志愿军,取得了伟大胜利。
可以说,从战功来看,张广才是远远没法和洪学智相比的。
职务也是军衔评定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个职务,要综合整个战争岁月来评定。
张广才在土地革命时期职务的确够评定上将资格,可是后来的抗战和解放战争,乃至建国之后,他的职务也只能够得上少将级别。
1955年3月,张广才的职务才提升到武汉军区副政委。
还是以洪学智来对比,土地革命后期,洪学智和张广才的军队职务,已经差不多了。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洪学智的职务,更是远远高于曾经的老领导。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洪学智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
1954年,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
因此,从后期职务上看,张广才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张广才是少将,还和张广才在土地革命时期犯下一个政治错误有关。
1935年,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张国焘仗着自己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滋生了不该有的野心,为了实现自己另立中央的野心,张国焘反对毛主席的北上战略,坚持南下。
在这次政治事件中,张广才是支持张国焘的。
当然,张广才更多是被张国焘所蒙蔽,后来,经过党的教育,张广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坚决拥护毛主席。
不过,张广才这个政治错误,多少是对他有所影响的。
事实上,授衔工作要做到绝对公正公平是很难的,很多战功赫赫的名将,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本该授予中将,却最终只获得一个少将。
比如说出身四野的钟伟少将就是如此,论战功,论职务,钟伟绝对够得上中将军衔,可是最终他被授予了少将。
和张广才“无声抗议”相比,钟伟抗议的手段要激烈的多,钟伟当时直接说去军委讨要一个说法,后来还是在老领导林彪思想教育下,钟伟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当然,对于张广才的“委屈”,毛主席并没有视而不见,考虑到土地革命时期张广才的确是有大功劳的,毛主席下达指示,张广才军衔不变,但享受中将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