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瓢慰籍老兵情缘

——战友情与舌尖上的记忆之六十五

贾洪国

人生旅途,四分美景在眼,六分回忆在胃,没有美食的伴行,对于风情,文化,地质,人文的理解就有些片面了。

半肥瘦的牛肉入口,半是奶香,半是肉香,大满足。至于涮菜,到了云南,谁还吃普通的萝卜白菜呢?必须上瓜尖儿、薄荷、水香菜,这些清凉的叶子吸饱了锅里的牛油,满口异香。这就是滇西铜瓢牛肉的诠释!



老战友邹建华带我游览了芒市的勐焕大金塔和大银塔,正准备游览傣族古镇,车到景区点没有了停车位,便在门口张望,一边听邹建华的古镇介绍。来自贵阳的两位女游客走过来,向我们打听勐焕金银塔的方位,详细告知后,正待离开时,其中一名女游客问道:两位大哥打算去那里?我们说打算去龙陵松山。

两个女游客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又对我们说,我们能不能和你们一起去?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大串疑问:中缅边境?KK园区?电信诈骗?金三角毒品……

熟悉德宏环境的邹建华很爽快的答应了,两个女游客鱼贯而入坐进我们的车里。我问她们,如果我们是骗子,你们也坐?其中一个叫刘晶的回答道:看你们也不像骗子,因为建华的介绍非常详细和专业,她们以为是导游。我们向她们介绍了,我们是西藏当兵时的战友,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这次战友在滇西边陲聚会,准备一起到处走走看看。

两个女子哈哈大笑,齐声说,我说你们是好人嘛!给她们看了退役军人优待证后,她们也出示了身份证明,就算缘分认识了。我对邹建华开玩笑说,你带我游松山,居然捡到两个妹妹。大家又是一阵大笑,车子载着我们朝腾冲方向开去。

芒市到龙陵的松山抗战遗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瞻仰了松山抗战牺牲烈士的公墓、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安澜纪念塔”,正计划前往腾冲时,饥肠辘辘,坐我们顺风车的一个叫胡永凤的说,去吃点东西吧。

她这样一说,我倒想起离开昆明时,老战友铁洪涛说过,到了保山别忘品味铜瓢牛肉。邹建华打开百度地图搜索,发现腾冲腾越镇有一家叫腾品铜瓢牛肉的店,开车还要四十分钟呢,我们齐声说,确定这家,出发!

路上,邹建华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了一句,不吃一顿铜瓢牛肉,枉到保山走一遭,吃一次铜瓢牛肉,你会印象深刻的。



他介绍说,铜瓢牛肉其实在滇西也叫火瓢牛肉,出自茶马古道的马帮伙食。马帮是云贵高原的运输队,从最开始的短途驮运,到之后南来北往的贸易发展,对边境历史的繁荣产生了巨大贡献。

悠扬的马铃,飒飒的马鞭,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深深的蹄印,刻在险象环生的茶马古道上。

由于长期野外走南闯北,马帮每天都必须砍柴生火,扎营做饭。风餐露宿,没完没了的行走,换来的不仅是贸易繁荣和奇山异景,还融合延展了民族文化和特色菜肴。

顾名思义,铜瓢是这道菜品的关键所在,滇西匠人用高明传统的技艺,打造出了铜瓢。马帮则把它作为餐具带上了茶马古道。

途径藏区时,朴实好客的藏区同胞把新鲜牛肉送给了马帮,而马帮伙夫则用云南特有的天然香料加以烹制,造就了这一特色美食——铜瓢牛肉。

彩云之南民族众多,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传统和喜好。虽然已经过了中午饭点,当我们走进腾越这家餐馆,正午的阳光透明清冽,门头挂着的牛干巴闪闪发亮。门口两只铁钩上,各吊着半只牛,有个小哥儿,手里抓把半尺长的尖刀,正在分解牛肉。同车的美女进去坐着喝茶了,我蹲在门口痴痴地看了好一会儿。依然还是人头攒动,宾朋满座,供不应求。看得出来,铜瓢牛肉在保山很受欢迎,店家生意居然如此火爆,服务员自豪的说,饭点时必须提前预订才能就餐。

据悉,铜瓢牛肉成了保山人日常生活中的菜品、也是美食之一,且成为了保山非遗商标。而保山最出名的当数金鸡铜瓢牛肉,火锅采用老式的风炉烧炭烹煮,可算作牛肉火锅的一种另类。开锅前放入特有的酸腌菜,让整个菜品没有过分的油腻感,酸腌菜也算是铜瓢牛肉的最佳伴侣了。夹片腌菜裹住牛肉,清脆感通过味蕾传到大脑。



没等多久,铜瓢牛肉端上来了,生牛肉片下锅,片刻变色,锅中浮沉几许,恰似人生几何。捞出后方寸有余。硬吗?柴么?蘸料入口,初味是十八味佐料的味道,然后是牛肉的肉香,俨然打开了层层包袱,包裹的是唇齿间滚动的肉片。

快言快语的刘晶介绍说,铜瓢北方叫铜锅。源自南北文化差异。一盘炖好的熟牛肉,一盘现切生牛肉。薄荷,生菜,蒲公英,野蜂蛹。店家每人上了两个碗,一碗喝汤,一碗调羹。在调料台,香葱,香菜,韭菜,当地野菜为四鲜为打汤原料。芝麻油,辣椒油,草果油,八角油,当地菜根油,麻油,香油为七熬。蚝油,麻椒粉,酱豆腐,蒜蓉,干辣椒面,鲜辣椒碎,盐,白糖,味精为九调。共计18味!

我们点的是麻辣锅底,里面有肥瘦兼有的牛肉、牛杂及各种蔬菜,还有我最爱的白菜。铜瓢牛肉过于养眼,汤还没完全煮沸,我就忍不住夹了一块,蘸上蘸酱,十分嫩滑爽口,吃起来不会让你有油腻感,又能够让你感受到牛肉的那种筋道与鲜美,算得上是一个非常低调的美食了。

锅里的食材非常丰富,桌旁的食客说说笑笑。我望了一眼同桌的贵阳女游客。俗话说,云贵川一家亲,加上一路交谈沟通,拍照留念,因此便少了一分顾忌,看着她们吃的从容不迫。这时候,我发现用铜瓢代替铁锅的烹饪方式很有创意,传热肯定比铁锅快,也许就是牛肉更加鲜嫩的原因。

北方以香菜为主,云南人不放香菜,感觉抢味。铜瓢架在炭火上,一锅热辣辣的牛肉汤翻滚着。腾冲的牛肉锅,并不是像潮汕牛肉那样煮新鲜肉片,牛肉、牛杂、牛筋,都事先炖煮过,切成片,下锅滚两分钟,吃的是软糯厚实。

铜瓢牛肉制作采用保山本地饲养的黄牛肉,这些牛吃的是青草、喝的是山泉水,它们的肉质是紧实的,嫩滑有嚼劲。加上精心的煮炖、调味,然后切片再放进加入原汤的铜瓢中加热食用。除了牛肉,锅底还有牛筋、牛杂等,锅底有清清爽爽的清汤,也有麻辣鲜香的红汤,更有清汤、红汤各半善解人意最受欢迎的鸳鸯锅。

我们四人围坐在火炉边吃铜瓢牛肉,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虽不能体验潇洒的马帮汉子生活的艰辛,但也能从豪气的铜瓢中体会到他们风餐露宿,脚踏四方的江湖豪情。

按照本地方法调制一汤碗,一料碗。铜瓢上锅,滚沸。一勺热汤倒入汤碗。轻吹浮菜,慢慢吸入一口,哇!满口浓郁的牛肉香味,再来一口。小口入,慢慢咽。最后一口是脆葱,绿韭,野菜的混合味道,冲淡了肉汤的油腻。混合着从口腔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让你忍不住眯住双眼,再从喉咙回出一口气,把牛肉的香气反冲至口腔,混合菜香,从鼻腔呼出。旅途的疲劳,在这美食的冲击下也变淡泊。卤牛肉下锅,烧烫即可,入口肥而不腻,软,香。慢慢咀嚼后,齿不留渣。

在店家端上来的一盆铜瓢牛肉享用完后,各人又把自己喜欢的白菜、洋芋、青蒜、莴笋、莲根、牛肉片、豆腐果等时蔬和食品陆续放入煮熟,一边谈笑风生,一边风卷残云。

豪爽中感觉幸福感爆棚,果然是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种味道,一筷子丰腴滚烫的铜瓢牛肉就能打动你。兴许,时间会把寻访战友的脚印掩盖,却盖不住滇西铜瓢牛肉弥漫的清香;时间能把我的鞋底磨平,却磨不了西藏老兵坚毅聚会的情愫。毋庸置疑,在彩云之南能经得起时间的打磨,仍能风光常在、让人惦记的美食,铜瓢牛肉是真有其本事的。



(注:文中图片由刘晶,胡永凤提供)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 年生人,西藏军旅五年,双流县报记者十年。出版有个人文学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迹 》 《 风兮雨兮》。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军旅宥坐——寻访战友故事集》两册,50万字已汇编成书。因为“人在变老,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一念花开,一念云起,在时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岁月漫漫的尘埃。


作者:贾洪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