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5日,毛主席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壮烈牺牲。其后,很长一段时间毛主席都没有走出悲痛,并且尽可能不提及毛岸英。1951年3月,毛主席在与老友谈话中说了一番话,这番话道出了主席的内心所想。毛主席说了什么?本篇文章,我们一起来回顾毛岸英的故事。

在朝鲜平安南道,有一块地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内,一块墓地前有一米高的花岗岩,岩石上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永久埋于此地。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与牺牲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祖国事业努力奋斗。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在北京机器总厂工作的毛岸英主动请缨到朝鲜战场作战。毛岸英找到彭德怀总司令,表达了想要到朝鲜作战的想法。彭德怀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毛岸英的这个请求。彭德怀告诉毛岸英,好好在机器厂上班,这也是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可毛岸英不依不饶,坚持请求到前线打仗。



彭德怀司令看到毛岸英下这么大的决心,自己阻挠没有效果,于是就找到毛主席,想要让主席来劝毛岸英不要到前线去。没想到毛主席十分赞成毛岸英作战的请求。主席告诉彭德怀:毛岸英很早就把请战书递到我手里了,他不想在工厂上班,想到前线锻炼一下自己。不过我没有做这个决定的权利。到底要不要他来当这个兵,还得你彭德怀说了算。

彭德怀向毛主席解释到这次作战的危险程度。抗美援朝战争,我军面对的是美国的联合国军部队。他们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美军拥有强大的制空权,究竟能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连彭德怀自己心中也没有底。让毛岸英上战场打仗,彭德怀实在是不放心。

毛主席自然是明白这次作战是非常危险的,但他明白儿子想要到前线作战的迫切心理。于是,毛主席给彭德怀提了一点建议:岸英虽然在作战方面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但是他这几年学习俄语和英语,在战场上也多少可以给志愿军带来一些帮助,安排他到司令部当翻译也是可以的。



这样一来,彭德怀也只好答应了毛岸英的入伍请求。1950年,毛岸英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队伍,在朝鲜战场上担任司令部俄语翻译秘书的职务。大多数志愿军都是不认得毛岸英的。毛岸英来到朝鲜后,一直低调行事。他从来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是毛主席儿子这个身份,也从来没有因为是主席儿子而享受特殊待遇。

他与战士们吃住在一起,要条件艰苦,大家一起艰苦。毛岸英与志愿军战士们团结互助。他每天工作都非常积极,很快就掌握了战场翻译的相关工作。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总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突然遭到一次空袭。彭德怀司令赶紧指挥战士们一起撤离到附近的防空洞内躲避轰炸。

到了防空洞之后,毛岸英想起来还有一张军事地图没有带出来。军事地图是战场上十分稀缺的资源,没有军事地图,战场指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毛岸英当机立断的往司令部冲过去。此时,美军的战机向大榆洞投掷百来枚凝固弹。总司令部一下子被冲天火焰包围,毛岸英被火海包围,丧失性命。牺牲时年仅28岁。



毛岸英牺牲之后,一名战士流着泪为他收拾遗物。他们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个牺牲了的“刘秘书”,其实就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毛岸英生前因为担心战友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后相互疏远,所以就用“刘秘书”作为别人对自己的称呼。不久,彭德怀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彭德怀一天一夜没有进食一口饭。

他不知道该怎么样给毛主席交代此事。他后悔自己当初答应让毛岸英到战场上作战。可是,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是一定要上报中央的。彭德怀只能怀着沉重的心情向中央军委发送了一则电报。在中央机要室工作的叶子龙收到了彭德怀发来的电报,当他读到“毛岸英同志不幸牺牲”几个大字时,震惊、悲伤,几种复杂的情绪胶着在一起。

叶子龙平时与毛岸英情同手足。得知毛岸英壮烈牺牲,他内心感到无比悲痛。他思前想后,决定先把这件事情告诉周总理,看看怎样向毛主席转达。周总理知道此事,险些没站稳。毛岸英也在他身边做过翻译,两人共事已久。周总理看待毛岸英,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总理知道此事重大,就找到其他同志一同商量。



经过几人共同商议,大家一致觉得现在不是告诉毛主席此事的时机。毛主席正全力指挥战争,如果此时告诉毛主席毛岸英去世的消息,恐怕主席的身体顶不住负担倒下去。过了一年,朝鲜的情况刚有所好转,周总理把毛岸英去世的电报交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顿时感到万分悲痛。他没想到才几个月,自己与儿子就已经是天人相隔。

毛主席强忍着内心的悲痛,说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牺牲了那么多战士。他们的牺牲都是光荣的。岸英是个普通的战士,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把这当成一件大事。”尽管主席表面上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悲伤,但是他的内心犹如刀绞。前线不断发来消息,朝鲜战争第4次战役就要打响,情况十分复杂。

此时,彭德怀决定回到国内向毛主席亲自汇报前线战况,确定下一步作战计划。而且,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向毛主席详细描述毛岸英遇难的详细过程。1951年2月21日,彭德怀一行返回北平。夜深露重,可他没有一点睡意。彭德怀拖着疲惫的身躯与沉重的心情,驱车赶往中南海。



彭德怀见到毛主席后,先把朝鲜战场的情况向毛主席做了详细汇报。而后,彭德怀下意识停顿了一下,皱着眉头,说起了毛岸英遇难一事。遇难经过、当天情形,全都向毛主席清楚叙述出来。彭德怀自责地说到,这件事情全部责任都在于他,是他没有保护好毛岸英,请中央给予他严厉的处分。

毛主席当即打断说:“这件事情你不必感到自责,打仗的事情,在战场上难免有受伤、有牺牲。况且是岸英主动提出到朝鲜作战的。他和其他志愿军战士一样,都是为国家而战。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把这当成一件大事。”彭德怀听到主席说的这些话,眼泪止不住从眼眶掉落。

他非常了解主席,毛岸英作为毛主席的长子,主席对他十分喜爱。主席是把自己内心的伤痛深深埋在心底。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工作人员收拾主席的遗物,发现在主席卧室的柜子底层,有一些干净的旧衣服。这些衣服都被叠得非常整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据毛主席秘书说到,主席经常在深夜拿出来这些衣服,反复抚摸。



这些衣服正是毛岸英的遗物,两件衬衫、一件裤子、一顶军帽、一条毛巾。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在接受外界采访时透露到,天气好的时候,毛主席经常会把这些遗物拿出来晾晒。主席站在衣服面前,有时候会站立着沉思好久。他把对儿子毛岸英的思念深深藏在心底,从不轻易向外人倾诉。



毛主席很少提到关于毛岸英去世的事情。有天夜晚,毛主席在书房静坐。毛主席女儿从外面走进来。她看到毛主席坐着出神,刚想开口说话。毛主席突然说到:“要是岸英也和你一起走进来多好。”1953年3月,毛主席与好友周世钊见面谈话。毛主席与周世钊年轻时候是多年的同窗好友。

建国以后,周世钊经常到主席身边谈论工作上的事情。3月份这天的谈话,毛主席向周世钊道出了藏在内心深处多年的一段话。毛主席说道:“如果我当时不派岸英到朝鲜战场作战,他就不会牺牲,但是你想,要作战就要有人去。我派谁去呢,自己有儿子,又是领导人,我不派自己的儿子去,不派他去保家卫国,我派谁去?”



毛主席继续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疼爱自己的儿子,假如我不让他到前线打仗。别人派自己的儿子到前线去,那我还算什么领导人。”毛主席最心痛的一点,是儿子毛岸英生前没有生活过几天的好日子。毛岸英出生在1922年。几年后,大革命失败,毛岸英就带着两个弟弟和母亲到沙县隐蔽。

1930年,毛岸英和母亲不幸被捕入狱。8岁大的孩子在监狱度过了很长的时间。后来,毛岸英被保释出狱。他和弟弟一起被送到大同幼稚园上学,还没安定几天,幼稚园被迫解散。期间,毛岸英的小弟毛岸龙因病离世。从幼稚园离开后,毛岸英和弟弟被送到革命人士董健吾的家庭。

刚开始的时候,党组织还会定期给董健吾家庭寄去一些生活费。1933年,中央被迫迁往江西。经济资助从此后中断。董健吾的妻子只顾着自己家的几个孩子,对毛岸英兄弟的态度渐渐变差。董夫人经常刁难毛氏兄弟。最后,毛岸英带着弟弟逃了出去,开启了流浪的生活。他们住过桥头底下,也曾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在一户富贵人家当佣人。



毛岸英十分勤快,经常揽下大部分的工作,照顾弟弟。毛岸英很想要看书,因为没有钱,他只能到桥头帮助车夫推车,以此换取几个铜板。书中的世界深深吸引了毛岸英。他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干革命。毛岸英与弟弟相依为命很长一段时间。而后,董健吾再度寻找到了两兄弟,还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毛岸英与弟弟才结束了流浪的日子。

1936年,毛岸英与毛岸青到苏联国际儿童院读书学习。他在学校学习刻苦,争分夺秒读书看报,起得早、睡得晚。他憧憬有一天到战场上打仗,报效祖国。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加入共产党。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在战场上壮烈牺牲。虽然毛岸英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万千人民。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