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瓶平平无奇的机油说不定就是个潜在的汽车杀手!

最近,央视揭露了一个黑色产业链:我国每年大约有80万吨废机油莫名其妙就消失了。这些废油经过一番乔装打扮,摇身一变成了市场上的正品机油。

这些掺了废油和劣质添加剂的假机油,就这么成了地下黑产的提款机。

有些车主为了省下几个保养钱,买了这些价格低廉的机油,可省下的这点钱最后却要用来修发动机,严重的发动机直接报废。

假机油的危害不只让消费者吃亏,还直接威胁到路上的行车安全,这些不法分子钻了监管的空子,加上不少车主防备心不强,假货看起来根本就难以分辨。



面对嚣张的机油造假现象,车主该怎么保护自己?监管部门又该如何出手整治这个行业毒瘤?

机油造假大案

2024年,广东茂名汽修厂的几个工人,正忙着把废机油桶堆上厢式货车。在他们眼里这些废旧机油桶就是自己的外快,有人专门上门收购,价格还不低,大的15块钱一个,小的5块钱一个

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这些桶的最终去向,这些机油桶就这样被不法商贩用极低的成本回收,成了假机油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这些被人高价收购的废机油桶,在洗洗刷刷之后重新灌上劣质机油,以正品的身份流入市场。

这样的假机油不仅桶是真的,连防伪码都是真的,扫码后显示的页面和正品一模一样。光凭包装和防伪码,消费者压根就分不清真假。



2022年,吴先生在池州市贵池区的一家船舶公司工作,正为自己新买的船张罗润滑油。

通过朋友介绍,他联系了自称有正品渠道的高某。双方谈妥价格,共90桶某知名品牌的润滑油到手,成交价为21万余元。

本以为一切顺利,可货物送到时吴先生发现油品检验报告单的批号与实际不符,心里顿时起了疑虑。他赶紧联系了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详细调查后才发现这90桶润滑油竟然是假冒产品。

顺着这批假机油,公安机关查出了一条完整的假机油黑色产业链,这才揭开了整个地下黑产的真面目。

高某卖给吴先生的润滑油,其实是从商某那里买来的,而商某又是从王某和宋某合伙开的公司进的货。

这家公司自己并不生产机油,只是把废机油桶送到由张某控制的公司灌装贴标。



由于买卖见不得光,假机油的生产一般得在夜色掩护下进行:下午5点以后送桶,防伪标现场粘贴,趁着夜色灌装完成后直接出货。

警方查获的相关企业不仅包括一些小作坊,还涉及多个知名品牌的假冒产品。这些假机油不仅流通于线下市场,还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一些电商平台,靠着低廉的售价各个都是爆款

这些假机油一旦流入市场,最终的受害者还是那些不知情的消费者。如果假机油是用劣质油灌装在不知名小桶里,很多消费者可能还会有点警惕心,毕竟便宜没好货。

可这些假机油用的是回收的正品机油桶,桶是真的,防伪码也是真的,除了偶尔有被查询过真伪的防伪码能从官网看出些端倪之外,其他的根本就无法分辨。



为了让假机油更具迷惑性,不法分子还会将劣质油进行简单的过滤和沉淀,之后重新灌装进正品桶里,粗略看起来,油品的颜色也没啥毛病,在配上可以查询真伪的真油桶,就是跟正品毫无二致。

机油是发动机的血液,假机油的质量不达标不仅会导致发动机磨损加剧,严重时还会造成发动机拉缸、报废。

对车主而言换一次假机油,就相当于让发动机经历一次生死劫。

废油桶去哪了?

整条黑色产业链的关键,其实就在名牌机油的废机油桶上,在茂名从事废机油桶回收的大有人在。

他们也没有固定摊位,只是开着普通厢式货车在各个汽修厂和汽车保养店之间穿梭,见到废机油桶就如获至宝,直接花钱拿下。



一名商贩专门收购知名品牌的各种型号废机油桶,在当地已经成了一条龙服务,商贩收油桶,油贩子收废机油,假机油生产窝点加价收油桶,大家各赚各的钱,谁也不耽误谁。

这些生产窝点再将回收来的原厂油桶灌装劣质油,最后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以正品价格卖给消费者。

这些无资质的商贩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活跃,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收购价高于正规企业。以200升的废机油为例,正规企业收购价格在500元左右,而这些商贩的收购价则高达700元。

高价的诱惑下,自然让很多汽修厂和汽车保养店愿意将废机油卖给这些商贩,正规回收企业反而陷入了无油可收的尴尬境地。



废机油是危险品,按照规矩必须交给有正规资质的单位来处理。但实际情况却没这么简单,不少没资质的小商贩和企业耍小聪明,绕过监管偷偷摸摸搞废机油的非法回收和处理。

现在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管也确实还存在漏洞,许多地区缺少有资质进行回收的企业,一个地级市可能也只有一家。

我国又是个机动车保有量大国,一家回收企业根本消化不了动辄几百万人口的地级市产生的废旧机油,这又从另一个侧面给不法商贩能钻空子的空间。

正因为监管不到位,很多废机油就这么流入了“黑市”,最终去向成谜。不但对环境造成严重伤害,还成了造假者的“香饽饽”,生产出来的假机油又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利益,成了恶性循环。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机油超过100万吨,能被正规企业回收到不到五分之一,剩下那些有不少都变成了黑心商家赚钱的工具,这可是足足80万吨啊!

如何判断机油好坏

既然假机油危害如此之大,黑色产业链估计一时半会也清理不完,那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对机油到底该怎么选呢?接下来就教大家几招实用的技巧,帮大伙儿在假机油横行的市场中避坑。

正品机油的包装是很讲究的,印刷清晰、图案精美、标识规范,特别是封口处做得非常严实。

而假机油的包装往往印刷模糊、色彩不正,封口处可能还有二次封装的痕迹。所以要是看到机油包装粗糙、字迹不清,那就要多长个心眼了。



正品机油通常是淡黄色或者淡棕色,透明度很高,一眼望去特别清澈。假机油就不一样了,颜色往往更深,而且一摇立马变得浑浊,有时还能看到里面有些悬浮的小颗粒,再劣质一点的甚至直接能瞧见杂质。所以机油颜色不对劲,就要多长个心眼了。

正品机油一般气味很淡,有的还带点淡淡的香味,而假机油往往有股刺鼻的味道,甚至有一股酸臭味。如果打开机油桶一闻,味道不对劲儿,一定要提高警惕,能不用的尽量别用,至少要核实清楚机油来源在考虑是否加进车里。



把机油倒一点在手上用手指搓一搓,感觉一下质地。正品机油质地顺滑,不会有明显的摩擦感。

而假机油则可能会感觉粗糙,甚至有明显的颗粒感。

这一搓有时候就能搓出假机油的原形。

现在很多机油品牌都有自己的防伪标识,现在进行防伪码和二维码的查询也很方便。

可以通过扫描这些防伪标识,验证机油的真伪。但要注意有些不法分子复制了正品的防伪码,扫码后也可能显示为正品。因此单靠防伪码还不够,还需要结合前面几步综合判断。



通过这些细节的对比,就能大大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也能避开不少假机油的坑。

价格便宜的东西背后往往藏着大坑。

假机油的售价通常比真货要低不少,经常打着“内部渠道”、“工厂直供”的旗号,专盯那些想着省点小钱的消费者。

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省钱”,到最后可能让我们掏更多钱出来修车,严重的甚至能让发动机直接歇菜。

除了要学会分辨真假,去哪买也很重要。4S店或者官方认证的机油销售点一般比较靠谱。网购平台虽然方便,但下单前一定要认准官方旗舰店,千万别被那些来历不明的跳楼价忽悠了。



机油是发动机的血液,选错了机油就等于让发动机吃错药,时间长了轻则影响发动机寿命,重则直接报废,后果非常严重。

结尾

假机油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消费者难以辨别;另一方面,废机油回收的监管漏洞也为假机油的生产提供了温床。

面对这种乱象,消费者能做的就是擦亮眼睛,掌握一些基本的辨别技巧,从正规渠道购买机油,避免贪图便宜,减少中招的几率。



监管部门和企业也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健全跨区域协作机制,斩断假机油的生产和销售链条。废机油的回收和处理也需要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监管,防止它们再次流入市场,成了假机油的原料。

机油市场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消除假机油的危害。

消费者多一分警惕,监管部门多一分作为,企业多一分责任心,我们的市场才能更加干净透明。希望更多车主可以了解到假机油的危害,学会如何选择和鉴别机油,让我们的爱车不再受到假机油的威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