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这些年来,在贸易领域经常玩卡脖子操作的,都是西方人士。毕竟无论是上下游产业链,还是核心技术,西方都是排在世界前列。

然而,如今这种局势似乎要攻守异形了。

前段时间,随着中方宣布要严控镓、锗、锑、超硬材料、石墨等物资的对美出口。一时间,美国开始急了。在他们看来,一旦中国断供,那北约的武器基本上也就废了。



话说我国在这些原材料供应领域,究竟掌握了哪些权柄?我国有朝一日,是否也能在尖端科技领域卡西方脖子?

缺乏“稀有矿物”的美国

12月23日,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了一份北约发布的评估报告。



报告的大致内容就是:全球12种国防关键材料中,中国就独占7种。而这份占据优势,将对美国构成巨大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情报公司戈维尼,也发了一份报告。

根据报告内容来看,一旦中国对这些产品断供,那美军的1000个武器系统,2万个零部件,生产都将受影响。



如此看来,中国在军工领域,确实牢牢卡住了美国的脖子。

按理说,美国科技千千万,本应该在这块领域掣肘别人才对,为啥突然被中国给控住了?难道这些原材料美国真的生产不出来?

严格来讲,还真是这样。



像前面提到的12种国防关键材料,无论是在地表还是地底,都极为分散。再加上储量分布不均,难以发掘。久而久之,它们也就变成“稀有矿物”了。

至于我国的话,由于前期开采的比较顺利,再加上本身储量丰富,加工技术也比较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像镓、锗、石墨、钨、钛、稀土元素和铝等资源,就纷至沓来了。

总之,中国的关键材料确实比全球其他国家要多。当这份优势聚集起来以后,我国就能在全球国防武器供应链,占据半壁江山了。



中国是“稀有矿物”集大成者

接下来咱们就从各个元素的角度,来逐一分析这些关键材料,究竟有哪些用途?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像镓的话,它一般是用来做雷达和导弹芯片的。而镓的产量,中国就占到了全球的98%。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对镓的出口拥有了绝对管制权。谁敢不服,分分钟断它的镓。

还有锗,这种材料是用来做夜视仪和红外光学设备的。锗的产量中国占了60%,只要中国一断供,全球的夜视仪厂商都得崩。



第三就是钨,它是用来做穿甲弹的。根据2023年的数据,中国的钨产量为6.3万吨,占到了全球的80.77%。如此看来,在穿甲弹这块领域,我国也有绝对的上游控制权。

至于稀土的话,那就更不用说了。像坦克炮管、飞机发动机、卫星零部件等,都离不开稀土。

而我国恰恰是世界第一稀土大国。中国的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全球占比38%。2022年我国的产量为21万吨,全球占比70%。



可以说,但凡我国的稀土一断供,其他国家的飞机坦克,就别想造出来了。

全球铝业哪家强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稀有金属可以理解,但铝和石墨这样生活中常见物质,也能做军工武器?中国也能用它来卡脖子?

关于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先说铝,由于铝具有低密度和高强度的特性,因此它可以用来减轻战机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如果将铝用于装甲车和舰艇,在保住强度的同时,还能减少自重。可见,铝在军工领域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全球铝业哪家强呢?毫无疑问是中国。截至2022年底,我国探明的铝土矿储量为310亿吨,位居世界第七。

像中国铝业,不仅在国内有矿,还布局了几内亚、苏里南、印尼等国,可谓是遍地开花。



在产量这块,我国2022年的铝产量为4000万吨,占到了全球一半以上。在2023年的时候,我国的铝出口为528万吨,占全球35%。

可见,铝这种物料,也是我国用来控局的一大利器。只有铝业在手,那就天下我有。

石墨炸弹摧毁敌电力系统

说完了铝,咱们再来说说石墨。石墨在军工中的作用,其实也挺大。比如可以用它来制作石墨炸弹,以摧毁敌军的电力系统。



按照军工人员的描述,石墨炸弹在爆炸后,会释放大量的石墨纤维丝

由于这些纤维丝具有导电性,因此它附着在电力设施上后,顷刻之间就能造成短路。如此一来,就能破坏敌方的指挥、通信、武器系统等,令其彻底陷入瘫痪。

可以看出,石墨炸弹在打概念战争这方面,还是挺强的。



除此之外,石墨还有许多其他的性能。比如耐高温、耐摩擦、耐烧蚀,可以抵抗高速气流冲刷等。

利用这些特性,石墨可以充当火箭和导弹的隔热材料。当导弹和火箭高速飞行的时候,石墨可以隔绝高温,保护内部设备和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就能极大减少武器的故障率了。

总之,石墨在军工界的地位,并不输给铝。



那全球石墨产业哪家强呢?很显然,还是中国。早在2022年,中国的石墨产量就达到了85万吨,占全球比重的65.38%。

截至目前,国内涉及石墨行业的企业,一共有18.3万家,可谓是百花齐放。当这些企业纷纷开启产能大爆发的时候,我国就能轻易利用这些原材料,对其他国家进行管制了。

打蛇打在七寸上

当然了,其实早在前年,我国就已经在这方面开启了管制行动。



比如2023年7月的时候,中国就宣布:从2023年8月1日起,中国将对镓、锗等关键材料,进行出口管制。

到了2024年12月3日,我国商务部又发布一份公告:要对镓、锗、锑等关键材料,进行针对性管制(也就是不出口到美国)。

可以看出,我国这是准备利用这项神器,来敲打西方的锐气了。这也难怪美国会这么急,毕竟打蛇都打到七寸上了,不急才怪。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了,这种管制措施有用吗?管制一下原材料就行了?当然有用,比如当年美国的洛马断产就是例子。

2020年7月,美国曾对台军售6.2亿美元,其中包括战机、导弹等。而这些武器,大部分就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面对美方这一举动,我国直接利用稀土来制裁。仅仅30天后,洛马的稀土库存就见了底。什么导弹、F35,统统无法交付,可谓是狼狈至极。



即便到了现在,洛马也没法从常规渠道获得中国稀土,只能花高价从其他国进口二手稀土。虽然品质不佳,但有总比没有强。

不然的话,洛马作为美国军工界扛把子的地位,很有可能就保不住了。

中美博弈的三个阶段

当然了,抛开军工制裁不谈,如果从深层次进行分析的话,大家会发现其实中美之间的贸易切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中美双方不同时期的国力差距。



先说1.0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2000年

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是要啥没啥。无论是军工,还是尖端科技,都被西方甩了好几条街。光是一架波音飞机,就轻易换走了咱们7亿衬衫。

可以说,那时候的美国,站在供应链的制高点上,对咱们狠狠卡着脖子,一度让中国差点儿窒息。



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阶段,也就是2000年-2020年。

在这段时期,中美之间势均力敌。美国有F22、尼米兹航母、苹果手机、特斯拉;中国也有歼20、辽宁舰、华为、比亚迪。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不住中国,就只能搞搞制裁,竖起关税壁垒。换言之,在这段博弈期里,双方厮杀的异常惨烈,折磨的极度痛苦,贸易战打得那叫一个郁闷。



然而,到了3.0阶段,也就是2020年过后,这份博弈开始出现攻守异位了。我国的军工和科技不仅追平了美国,甚至还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在镓、锗、锑等稀有金属上面,设置了贸易清单,玩起了出口管制。到了这个时候,就轮到美国开始慌神了。

你老美想造飞机、大炮、航母?没有这样关键材料能行吗?只要咱们一卡脖子,美国的那些“战神武器”们,都得在生产线上趴窝。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怎么博弈?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咱们不仅能卡西方的军工,甚至还能卡他们的半导体。因为某些稀有金属,比如锑、铟、钼、铋等,就是用来造芯片的。

这些稀有金属全球哪个国家最多?不好意思,还是中国。当这些稀有金属全部被我国牢牢握在手中的时候,就问你老美怕不怕?

总的来说,我国的战略资源储备能力还是挺强的。至少在全球范围内,能排在数一数二的名次。



只要中国利用稀有金属,控住军工和半导体这两个赛道。那么在未来的3.0阶段,手缚苍龙不是梦。真到了那个时候,估计瑟瑟发抖的就是西方某大国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