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学习更多创新与心理健康知识

春节,承载着华夏儿女无数温暖而珍贵的回忆,每一段都写满了幸福与温馨。人们喜欢回忆儿时的春节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交织着情感、文化与生活体验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为什么记忆中儿时的春节最温馨

从情感需求来看,儿时的春节充满了纯粹的快乐与温暖。儿时的春节没有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烦恼,春节对我们而言,就是一场盛大的欢乐派对。家人都围绕在身边,父母会精心准备新衣,长辈们会给我们压岁钱,兄弟姐妹一起玩耍嬉戏。这种全身心沉浸在亲情与欢乐中的体验,是成年后难以再拥有的。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渐渐面临各种挑战,儿时春节的那份纯粹情感,就成为了心灵深处的避风港,每当回忆起来,都能带来内心的慰藉。


春节丰富的文化氛围在儿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传统习俗,对于孩子们来说,每一项都充满了新奇与神秘。春联上的吉祥话语、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年夜饭里各种寓意美好的食物,都让我们在懵懂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文化元素不仅是节日的象征,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儿时春节那些与文化紧密相连的记忆,也愈发珍贵。


儿时春节还有许多新奇的体验。平日里可能很少吃到的美食,在春节期间都能尽情享用,饺子、年糕、各种糖果点心,每一口都充满了甜蜜的味道。而且,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也丰富多彩,看舞龙舞狮、逛庙会、走亲访友,这些新奇的经历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变得多样,但儿时春节那种简单而又独特的新奇体验,却再也难以复制,所以成为了人们回忆中的珍宝。


在人际交往方面,儿时春节时邻里之间的亲密互动也令人难忘。大人们互相拜年、分享年货,孩子们则一起玩耍,没有隔阂与距离。这种浓浓的人情味和亲密的邻里关系,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淡化。回忆儿时春节,也是在怀念那种人与人之间纯真质朴的情感交流。

儿时春节的回忆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融合了情感、文化、新奇体验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美好元素。这些回忆不仅是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更是对那份纯真与美好的向往,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

二、记忆中的春节场景

1)采购年货:成群结队的大人们带着孩子去市集、供销社等购买烟酒糖茶、瓜子花生、布料、年画等各种物品。市集、供销社里人头攒动,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柜台里的吃食,充满了期待。


2)制作传统美食:春节期间,长者亲自下厨包饺子、汤圆、年糕、腊肉等传统美食,这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承载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家庭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做边聊,传承家庭美食文化。


3)贴春联、年画和窗花:过年前,父亲会带着孩子们揭去旧的对联、年画,贴上新的。墙上贴上毛主席等伟人像、戏曲条屏、胖娃娃抱大鲤鱼等年画,窗户上贴上手工剪的窗花,屋里顿时充满了喜庆氛围。


4)围坐在一起守岁聊天: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炕上或火炉旁,嗑着瓜子,聊着天,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大家回顾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共同展望新的一年。

5)挨家挨户拜年:大年初一,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跟着父母或兄弟姐妹挨家挨户去亲戚、乡邻家拜年。邻里之间互相串门,见面就拱手作揖,说着 “过年好”“恭喜发财” 等吉祥话,孩子们则会收到长辈给的几毛钱压岁钱,虽然不多,但却格外开心。

6)观看村里的文艺表演:春节期间,村里会组织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文艺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观看表演,热闹非凡。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玩耍,中老年人则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7)田野公园冬日漫步: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和家人、朋友一起去田野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冬日里大自然的美景。田野公园里的梅花、腊梅等花卉绽放,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一抹亮色,让人心情愉悦。

8)整理家庭老照片:春节家人团聚时,中老年人和子女、孙辈围坐在一起整理老照片,将多年来的照片分类整理,装入相册。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回忆,在整理过程中,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分享拍摄的时间、地点,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9)欣赏传统戏曲:去剧院欣赏一场京剧、越剧或是黄梅戏等传统戏曲,感受戏曲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华丽的服饰和优美的唱腔,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历史的韵味。如果不方便去剧院,社区组织的戏曲表演同样也能让人沉浸其中。

10)逛庙会:庙会上有各种小吃、传统手工艺品和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中老年人可以在庙会上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购买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手工艺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仝兆景,河南南阳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河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焦作市首席科普专家,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审专家。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4项。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人工智能、工程伦理教学科研,擅长运用沙盘游戏、绘画心理治疗、格盘、催眠、旅途心理治疗等开展焦虑抑郁心理治疗、青少年厌学治疗,开展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团体心理健康、安全心理、婚姻幸福、团队建设、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心理咨询师督导等方面的科普宣讲、培训和讲座。

用心进步,快乐成长

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