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岁的前夕,除旧迎新的交界点,谓之“除夕”。这一称呼由来已久,其与先秦时期的逐除仪式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早期,每年岁尽之时,人们会通过敲击锣鼓来驱逐灾疫,不吉的事物。后来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又逐渐衍生出了驱除“年”“祟”“夕”等小兽的故事,从而逐渐形成了贴红色对联,点灯笼,放鞭炮,守岁等习俗。其实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何种形式,除夕都寄托了人们希望来年平安顺利,无灾无疾的淳朴愿望。



时至今日,除夕已经形成了以祭祖,宴饮,娱乐为内容的综合性节日,团圆是亘古不变的主旨,祈福是这一天的重要任务。围绕着这一系列的主题,在这一天形成了非常丰富的习俗与讲究,这些内容使得除夕当日的仪式感特别强,无处不彰显出浓浓的年味儿,同时也让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更加形象地表达出来。今日除夕,牢记:一不出,二不晒,三不吃,四不灭,这些内容并非迷信,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一起来看看吧~

一不出

钱财物品不借出

在传统观念里,腊月里讲究还账清账,以免让钱财外流,也是让大家都踏实过年。除夕是一年的终结,既是团圆的时候,也是守财积财的时候。那么在这一天,人们会做出相应的举动,比如装满水缸,不去乱翻衣柜,吃招财饺子等,以在祈祷财满家门,财源滚滚。相反人们也就非常忌讳除夕当日借钱借东西这样的举动。在人们的眼中,钱财以及物品外借出去,便意味着财富外流,有着漏财的含义。



其实从现实意义来看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了过年,人们都早早的开始准备,钱财物品等都做好了规划,这时候如果被借走,势必会打乱了人家过年的节奏。同时人们辛苦忙碌了一年,都想把自己的收入攒下来,以求财富的不断累积增加,这时候如果去借钱,是谁都不愿意的。也会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无论是借钱的人还是外借的人,过年都不踏实。所以无论如何,除夕当天不要去借钱,以免让人膈应。



二不晒

除夕不晒衣服

适逢除夕,距离新年仅有一步之遥,那么这天其实相当于年末收尾的阶段,这一天有要完成的重要习俗,张贴对联福字,挂灯笼,制作美食,礼敬先祖等。而洒扫洗涤则是在此之前要完成的。同时在除夕的诸多讲究中,有不倒脏水的说法,人们希望以此来避免流财,而如果此时洗衣服,势必会产生大量的脏水,若是任意倾倒,也就会犯了忌讳。



此外除夕当日要举行祭祖的仪式,并且在有些地区也是迎接灶神的日子,那么这样隆重的时刻,一定要让家中保持干净整洁,若是随处晾晒衣服,床单等,也就意味着家中的隐私暴露,是对先祖以及灶神的不敬。所以这一天即使有脏衣服换下来,那么也要收好,待年后再进行清洗。



三不吃

没头没尾的鱼不吃

除夕团圆饭,无论贫富,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上一条鱼来作为压轴。这是过年的仪式感,也是老辈人的讲究。其象征着每年有余粮,吃喝不发愁。同时围绕着吃鱼这一习俗,形成了很多的讲究,不能翻动,否则会被视为“翻身”,同时也不能全部吃完,尤其是不能动头和尾的部分,人们希望每一年都可以“有头有尾”。所以在准备鱼的时候,无论大还是小,都一定要完整无缺的,这样才吉利。



四不灭

家里的灯火不熄灭

守岁多然烛,通宵莫掩扉。除夕之夜,守岁是家人要在一起完成的重要习俗。其也称为守岁火,照岁,届时人们要将家中的灯火都点燃,每个房间都保持灯火通明,以待天亮。依照古人的说法,除夕之夜处处燃灯不灭,叫做“照虚耗”,相传如此照岁之后,家中来年可以财富殷实。同时守岁也象征着赶走灾病与不顺,从而迎接新年的吉祥和好运。这诸多的讲究都体现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燃灯守岁的重视,其寄托着人们驱灾迎祥,远离贫困的美好心愿。



灯火象征着光明,祥和,红火,同时灯又通“丁”,象征着人丁,所以除夕燃遍灯火,也蕴含着子孙兴盛的意思。其实从现实意义来看也是很有道理的,除夕之夜灯火通明,也就意味着家人相聚一堂,热闹又红火。而如果灯火都熄灭了,则象征着家里没有人,有着衰落,衰败的意味。这是人们都不希望的。所以除夕当晚,要让家里的灯火通亮,图个热闹红火,吉庆满门。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转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