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有一群“春日里的守望者”,默默坚守基层岗位,只为给更多人带来更好的文旅服务,以及更多的安全与便利。本报聚焦坚守一线的文旅人,聆听那些在平凡岗位上“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故事。

服务亚冬会让我自豪无比

哈尔滨华旗饭店非遗展、雅旺斯酒店非遗展、悠融酒店非遗展……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简称“亚冬会”)即将开幕之际,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执委会大型活动部依托黑龙江丰富的非遗项目资源,打造了风格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展示和体验区,组织满绣、剪纸、麦秸画等40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多个亚冬会相关场所开展现场展示和体验活动。在运动员村酒店,还将推出面塑、蛋雕、金漆镶嵌工艺、方正剪纸、龙江皮影戏、麦秸画等多个项目的展览,让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健儿感受黑龙江的文化韵味。

举办亚冬会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一件大事,文化活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2024年2月,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三级调研员盛任赴任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执委会大型活动部副部长,开启了服务亚冬会的历程。在亚冬会期间举办非遗系列展览,是盛任工作的一部分。盛任说,能够和同事一起设计方案、组织协调并举办各项文化活动,为亚冬会出一份力,感觉特别自豪。

盛任上任时正赶上大型活动部策划“亚冬会倒计时300天主题活动”。为了让这一活动能够彰显地域特色、展现哈尔滨冰雪魅力,大型活动部决定以冰为舞台,推出多种代表性节目。

分管文化活动的盛任除了指导选拔相应节目、协调哈尔滨大剧院浇筑冰面、设计舞台等事项外,还积极与黑龙江省杂技团沟通协调并成功邀请其参演。2024年4月13日,“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300天主题活动”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黑龙江省杂技团不负众望,带来精彩的冰雪行为艺术秀《哈尔滨欢迎你》,收获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盛任精练稳重、实干为先,做每件事都一丝不苟。进入大型活动部后,他与同事一起踏查场地,对接并落实演出相关事宜,拟定主题活动方案和计划。利用多年在文旅系统工作的优势,盛任融合各类文化资源,邀请文艺界知名专家学者,为亚冬会文化活动出谋划策,还与省市演出组织、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深度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2024年下半年,盛任参与设计并运作的“亚冬会倒计时200天主题活动”“亚冬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相继举行,其参与的以“喜迎亚冬会”为主题的系列群文活动,也陆续在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铺开,为亚冬会的举办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日常工作中,盛任负责亚冬会各种大型演出的节目选拔、大型展览的内容审核,以及协调相关单位和个人,工作琐碎而耗时。但盛任稳扎稳打、任劳任怨,耐心做好每件事。“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是我们的骄傲,作为哈尔滨人,必须以担当和务实的姿态,完成大型活动部交办的各项任务。”他说。

2024年9月25日,盛任又任亚冬会组委会火炬手选拔工作专班副主任一职。他马上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与专班同事起草选拔方案、履行审批手续,按照制定的方案有条不紊地推进。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选拔火炬手的任务。

盛任认为,通过开展文化活动营造热烈、欢乐、祥和的氛围,能让亚冬会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黑龙江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及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使国内外游客、观众获得高水准的艺术享受,以此提高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的知名度。

如今,盛任依然全力以赴地参与到亚冬会“赛前系列文化活动”和“赛时系列文化活动”中,努力将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呈现给广大运动员及游客,彰显“亚洲风采、中国气派、龙江特色、冰城魅力”。


在火炬传递指挥中心布置工作的盛任(中) 亚冬会执委会大型活动部供图

云台山景区的“蜘蛛侠”

“山是最美的期待,人是最美的风景。”在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云雾缭绕、风光旖旎的云台山,千米冰瀑群蜿蜒于峡谷内。而在这份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之美之中,还蕴藏着另一番动人的景象——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文旅人,正以非凡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为这片山水增添了温暖和安全。

作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春节期间,云台山景区将迎来大批游客。为此,云台山的工作人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从导游讲解、大巴运营到安全巡逻、秩序维护,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文旅人的辛勤付出。他们用微笑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用耐心和细心处理每一个问题,用专业确保游客的安全与舒适。而50多岁的景区保洁员任保安就是其中一员。

早晨8点不到,皮肤黝黑、神采奕奕的任保安就上班了。一根安全绳、一顶安全帽、一个垃圾夹、一只小喇叭、一个两公斤的水瓶和若干垃圾袋,是他的全部装备。“从2005年开始,我就在云台山景区当环卫工,当时我的爱人患有类风湿疾病,一疼就是两三天,经常得吃止疼药。我需要照顾她,不能出远门打工。”任保安告诉记者,他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养家糊口,带着这些装备在景区一干就是20年。

在春节临近的这段时间,云台山红石峡美景如画、游客如织。任保安负责景区红石峡、一线天周边300多米范围内的环境清洁。一线天景观下面便是20多米深的峡谷,任保安常从护栏探头向下望,如果有垃圾,就立即下悬崖去清理。飞檐走壁、翻山越脊、穿峡入谷、临渊而行,这得靠一身硬功夫。他还时常帮助游客捡拾不小心掉落的钱包、手机、钥匙等物品。就是这份特殊工作,让他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功夫,也练就了立在悬崖不恐高的硬本领。

任保安坦言,其实他并非生来不恐高,刚开始工作时,只能硬着头皮去克服恐高症,常常会往悬崖下坚持看一分钟、五分钟乃至半个小时。他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克服恐高症。如今的他看到恐高的游客,还会耐心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山里最陡的悬崖坡度基本是90度垂直,有70米高,相当于23、24层楼那么高。如果悬崖上有垃圾就很明显,游客看到也会不舒服。每次我下去捡垃圾的时候,游客也会提醒我注意安全,心里很暖。”任保安说,“过去,我每天要捡一两百斤的垃圾,挑垃圾得挑两三次才能挑完。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游客素质的提高,云台山的垃圾越来越少了。”

面对这样“提心吊胆”的工作,任保安早已经适应了,他说:“小心点就好,我很喜欢这个工作,现在女儿出嫁了,儿子也开了民宿,我也不想在家里歇着。现在不图挣钱,从小在山下长大,也有感情了,就这样干吧。”

在云台山,像任保安这样的“蜘蛛侠”分布在每个景点,为游客提供服务和帮助。他们身手矫健、手持扫帚,穿梭于峭壁与古径之间,将每一片落叶、每一块垃圾细心清理,确保山路的清洁与安全。在晨曦初照或暮色四合时分,他们的身影与山间的云雾融为一体,成为独特的风景线。

与“蜘蛛侠”不同,云台山还有一种保洁员,他们驾着一叶扁舟,在水面上轻盈穿梭,凭借高超的平衡技巧,用网兜轻轻捞起湖面上的漂浮物,守护着那片碧波荡漾的清澈。一叶小舟、两只船桨、一个网兜,每天工作在1.5万平方米的水面上,风雨无阻。为了维护这片碧水的清澈,他们每天要持续多次清理水面上的杂物,哪怕是一个垃圾袋或塑料瓶,都要划着小船去清理,因此被称作“水上漂”。

云台山景区有关负责人路紫婷说,不只是“蜘蛛侠”和“水上漂”,云台山的2000余名职工都是“五大员”——安全员、服务员、保洁员、救护员、宣传员。他们始终把游客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服务彰显品牌力量。在春节期间,景区将不断深化“五员一体”服务模式,建立标准化服务模式,向游客展现景区的高品质服务质量。


在云台山飞檐走壁的“蜘蛛侠” 云台山景区供图

在博物馆建设工地过年

春节渐近,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已踏上返乡的旅途,但也有很多人还在为城市的发展而忙碌,将在他乡迎接蛇年的第一缕阳光。

1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行政中心区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施工现场,看到这里仍然是一片繁忙景象:水泥罐车有序进出,施工设备不停运转,工人们有的在吊装钢结构,有的在浇筑水泥板,有的在室内工作,共同为这个即将崛起的新文化地标挥洒汗水。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是东莞建设文化强市的十大文体设施之一,建筑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于2023年9月开工,预计于202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施工单位中建五局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部负责人胡含介绍,为确保项目如期完工,春节期间,除了除夕到大年初二休息外,其余时间都会安排赶工,主要是进行钢结构构件的安装和室内清理、拆模等,预计会有五六十名工人坚守岗位。

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十分重视春节期间工人的权益保障工作,向他们发放了烧鹅、腊肉、腊肠、水果等慰问物资,并确保工资和加班补贴的正常发放。前几天,相关部门组织员工欣赏了一场国潮音乐会,后续还会策划组织文化活动、安排年夜饭、组织员工烧烤,让他们在这里也能过上一个热闹的春节。

来自广西玉林的龚桓将是留守工地的一员。尽管从事建筑行业已有六七年,但这是他第一次参与文化设施的建设。“感觉很‘高大上’。”龚桓说,他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去博物馆参观,因为这是快速了解城市文化底蕴的好方法。今年春节,他打算把家里人接到东莞来团聚,带他们去参观虎门炮台、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地。

龚桓说,在老家过年比较有年味,村里会组织舞狮,村民会去祠堂祭拜祖先,大年初一挨家挨户拜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尽管不能回去感受那种热闹的氛围,但他觉得在工地过年也不寂寞。近期,东莞市政府多个部门到工地走访,给工人带来慰问品,让他感到非常温暖。

今年将是杨柯继第二次在东莞过年。他来自贵州铜仁,主要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和综合协调。杨柯说,2022年他在第一次东莞过年时,看到东莞到处张灯结彩,很热闹。老家的年味也很浓厚,春节期间村里组织跳花灯,村与村之间开展运动会,包括篮球、足球、厨艺比拼等。过完年后,杨柯计划带家人到东莞走一走,看看这里的城市建设,尝尝地道的东莞美食。

张祺彬来自河南郑州,2024年大学毕业就加入了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他说,中建五局有新员工第一年要留在工地过年的传统,所以他今年也将在工地上度过在异地的第一个春节。一毕业就能参与这种大型工程,张祺彬感到很幸运。他说,他每去一个新的地方,也喜欢去看看博物馆,与古人对话,了解他们是怎么生活、怎么提升自己的精神涵养。

新年新希望,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上的留守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待新馆建成开放后,带家人到馆里参观。“到时候我会跟他们讲,我也为博物馆建设出了一份力,他们肯定会为我感到骄傲的。”龚桓说。来自云南文山的周亚仙负责混凝土浇筑工作,尽管还没有去过博物馆,但她憧憬着以后带孩子们过来看看。


工地上的一线建设者 中建五局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部供图

脱安利的小年在千佛山脚下度过

1月22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一如往常,脱安利早上不到6点就起来了。平日起来之后,他吃点饭就会去厂区。而这天,他来到千佛山脚下的山东省文化馆群星广场。

脱安利是隆盛糕点的掌门人。隆盛糕点制作技艺的历史能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间,如今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丰富济南市民游客的春节文化生活、展示全省非遗的保护成果,山东省文化馆在群星广场举办非遗星光市集,隆盛糕点是受邀参加的41个项目之一。

参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多是派一两位销售代表“看摊”。脱安利决定亲自带队来,他的想法是:“这是宣传隆盛糕点的重要场合,同时,还能顺便看看济南的商超市场。”

非遗星光市集比脱安利预想得更热闹。因为靠近群星广场大门口,加上附近的千佛山景区人流量较大,隆盛糕点摊位前的顾客络绎不绝。脱安利亲自上阵,为济南市民游客介绍糕点的历史、口味和储存技巧,“保证老口味”是他挂在嘴边的话。

老口味是隆盛糕点一直坚持的原则,也是脱安利从爷爷那里继承来的珍贵理念。时间回到1979年,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下,当时的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县委负责人找到脱安利的爷爷脱奉辰,希望他把隆盛糕点老字号重新做起来。

脱安利说:“那时,县里的决心很大,批了购粮证、购煤证,隆盛糕点能够拿到和老百姓一样的物资价格。同时,县里的工商银行找到爷爷,提议发放贷款。”

脱奉辰拿到5000元贷款,和脱安利的奶奶以及两个老伙计,在1979年让隆盛糕点重新开张,做出的点心刚一上架就销售一空。

脱安利记得,当时隆盛糕点是“前店后厂”,冬天,后边院子里做出来的蜜三刀还没完全冷下来,就已经在前边店铺卖完。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隆盛糕点的生意越来越好。1990年,隆盛糕点将老房子推倒,重新建设了生产车间;1998年,找到6亩地建设新厂,车间面积达到800平方米。2006年,隆盛糕点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搬入现在共1.5万平方米的厂区。

如今的隆盛糕点已不是当年的“前店后厂”模式,产量从1979年的每天几十斤变成如今的最高10吨,产品花样也从以蜜三刀为主增加至近30种。隆盛糕点的受众也从青州市扩大到山东各地,产品走进多个城市的商场、超市以及线上店铺。

2024年6月,隆盛糕点的厂区开始作为工业旅游点对外开放。截至当年12月,厂区已接待研学团队超过3000人次,以周边中小学的孩子为主,也有从全国各地到山东的旅游团以及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游客。

春节历来是糕点需求量最旺盛的时节。小年这天,距离山东省文化馆160公里的青州市隆盛糕点厂区依然在加班加点地生产。

脱安利如今身在济南,打算利用空闲时间到各大商超转一圈。“2025年,我们的重点方向是进一步开拓市场,争取和省内的超市加强合作,同时加强线上营销力度。”脱安利说,2025年将是隆盛糕点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建筑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研学旅游基地将动工,其中包括博物馆、研学课堂等,将为游客还原以前的糕点生产作坊,让人们能够参与糕点制作,了解中国传统糕点的发展历史。


脱安利在隆盛糕点生产车间检验产品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张建友、陈关超、谭志红、苏锐,通讯员张兴采写)

2025年1月27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春日里的守望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