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兵极其费钱,比如一艘福特级航母造价达130亿美元,美国福特级航母一年的开销约为12亿美元。
因此,和平时期,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养兵,但一遇到威胁又要重新武装。
北约从极强,到衰弱,再重新武装就是明证。
一,冷战时的北约有多强?
二战后,北约与华约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格局。
1,北约规模小于华约,但质量高于华约,整体强于华约。
人员规模:华约现役部队约650万人,而北约为540万人。但华约的总人数中包含大量非战斗人员,如工程和行政人员,实际作战人数与北约相当。
2,核力量:双方基本均势,但北约在质量上更胜一筹。
另外美国、加拿大加入北约,为北约核力量提供了战略纵深。
3,常规力量:北约装备先进、配合默契。
• 陆军:北约陆军总人数接近300万人,其中在欧洲地区部署的部队约208万人,主战坦克规模2万辆,火炮9400门,战术导弹发射系统365部。而华约陆军约280万人,主战坦克则超过5.2万辆,各类火炮3万多门,战术导弹发射架1570部,显然在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然而,由于北约拥有更先进的装甲技术、更完善的后勤以及更高效的通讯和指挥体系,其整体作战效能更强。
• 海军:北约海军人数97万余人,拥有各类舰艇1251艘,包括航空母舰15艘,攻击型潜艇188艘,实力十分可观。而华约海军约53万人,舰艇1184艘,虽在数量上与北约相差不大,但航空母舰仅3艘、攻击型潜艇136艘,在航母战斗群的投送和远洋作战能力上远逊于北约。同时,北约有多国海军协同作战的惯例,且在北大西洋方向具备深厚的战略部署经验。
• 空军:北约在欧洲地区部署作战飞机3700多架,若再考虑美国其他地区的先进战机,总数将远超华约。
然而华约在欧洲地区的飞机数量对比北约则相对占优,但其总体性能与生产技术水平往往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先进机型。北约在雷达系统、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辅助能力上亦具有优势。
2,冷战时北约如此强大,跟北约国家整军备战,军费开支普遍高企有关。
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在面对强大的华约时,对国防投入格外重视。
在20世纪70-80年代,欧洲主要国家如荷兰、西德(即联邦德国)的军费占GDP比重普遍不低于2%。
例如,荷兰在1980年左右的国内部队人数接近10万,占人口比重将近1%,军费占全国GDP的2.78%。西德在1980年军费占GDP的2.96%,其绝对数额达251.3亿美元,并在80年代的几年里多次突破3%。也正是因为这些大笔投入,西德维持超过50万兵力的同时,还能更新装备、保持战备状态。
这也说明,冷战时期的高投入是北约军力得以长期强大运行的关键。
欧洲国家被二战创伤与苏联的威胁深感忧惧,这种“被迫式”安全需求让北约国家在当时不得不投入巨大成本,从而维系对华约的整体军事优势。
二,冷战后欧洲国家有多弱?
赢得冷战,苏联解体之后,欧洲国家开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1,大幅度降低军费,一个个国家都将军费降到2%以下。
在苏联解体后,欧洲国家普遍迅速降低军费,将国防预算多数压到GDP的2%以下,其中不少国家降至1%左右。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欧盟一体化的推进,让欧洲国家更关注福利、社会、教育等领域支出;
另一方面,缺乏显而易见的外部威胁,也让欧洲人普遍对大规模军事冲突心存侥幸。
典型的例子包括荷兰。荷兰军费被迅速削减至GDP的1%左右,大规模退役坦克部队;
德国方面,自1992年之后军费再也没有突破2%,甚至在2019年之前长期保持1.3%-1.4%之间。
德国现役军人的总人数也从当年五六十万的规模下降到2022年的12万左右,削减幅度巨大。
北约曾在2014年签订协议,要求成员国在防务上各自支出本国GDP的2%,但此举在欧洲国家间推进并不顺利。美国对此多次表达不满,尤其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更是对德国等国的“搭便车”行为频频发难。
当时德美关系十分糟糕。
2017年,川普在白宫无视默克尔的握手请求;
2018年,川普称在贸易上,欧盟是美国的「敌人」;
2020年,默克尔拒绝川普的G7峰会邀请;
美国多次强烈反对德国与俄罗斯正在建立的天然气管道——北溪2号,美国认为这条管道为俄罗斯的政治手腕——普京完全可以靠能源供应,紧紧扼住欧洲的脖子。
只不过德国不搭理美国,继续我行我素。
削减军费也意味着研发、加工、储备等环节的减产,例如许多先进坦克、火炮、战略运输机的生产线停产或放慢,储备的作战物资减少,军火供应链出现“断档”风险。这种变化在后来俄乌冲突爆发后显得十分被动。欧洲发现,要想恢复冷战时期的军工大生产体系,需要花费巨大时间、人力和资金。
2,美国也在转向“反恐”与单边行动
不仅欧洲,冷战结束后美国也在削减部分常规军费投入。
克林顿时期,美国军费下降到两千多亿美元的水平。911事件之后,美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反恐战争”,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针对非对称威胁的局部冲突。
美军在濒海战斗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等项目上投入巨大,但对原本针对冷战时期的重型装备,如F-22战斗机生产线也进行了停产。
整个北约的资源分配也更多关注“全球反恐”“局部冲突”与“中低烈度战争”,而非准备与大国进行全面陆海空对称作战。
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大部分军工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比如一些配套零部件或中低端武器制造。
久而久之,西方国家军工生产体系出现了条块缺失,想要快速回到冷战规模的弹药、坦克、重武器产量,往往力不从心。
这对于后来的欧洲在应对俄乌冲突或其他潜在危机时都造成了现实障碍。
三,俄乌冲突后,北约重新武装。
1,俄乌冲突让北约重新武装。
2014年普京轻取克里米亚,整个欧洲都在绥靖,川普上任后要求盟友增加军费没几个国家搭理它,北约确实脑死亡了。
架不住俄罗斯天降伟人.
大帝一声令下,二十万俄罗斯军队冲进乌克兰,法德等欧洲国家集团傻眼,坐等乌克兰灭亡。
然而泽圣闪亮登场:Y居然不降也不跑,拿起枪开始抵抗,还居然抗住了。
于是北约重新复活。
2,军费反弹:德国、波兰等国领衔高投入
俄乌冲突彻底改变了欧洲国家的国防态度,英、荷及邻近俄罗斯的东欧国家纷纷重新武装。
德国2024年的军费开支已经超过了总GDP的2%,已经达到了906亿欧元!波兰是4.12%,爱沙尼亚是3.43%。
都是为了俄罗斯人。
越是靠近俄罗斯的欧盟国家,军费增长比例越高。
特朗普在十几天前记者会上再次要求北约成员国提高军费支出,将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至少5%用于军费开支,这比目前的2%高出一倍多。
特朗普是极限施压,说5%,你起码来个2.8%吧。
2023年,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3万亿美元。英国3.3万亿美元。
就算2%,除去美国外,欧洲国家的军费支出达4320亿美元。
2023年俄罗斯军费1090亿美元,占总GDP6%。
若欧洲国家将军费提高到6%,就是1.29万亿美元。
没有美国,欧洲国家实力都是碾压俄罗斯,现在跟美国在俄乌冲突上拉拉扯扯,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谁都希望对方出力而已。
四,结论。
2022年,普京被拜登假象(拜登软弱可欺)所欺骗,发动了“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从而陷入了老谋深算的拜登设下的战略陷阱。
本来俄罗斯可以使用能源武器保证和扩展自己的战略利益,但普京挥起来了大棒,不仅与乌克兰翻脸成仇,而且重新激活了北约,俄罗斯进入了历史上最为困难的时期,甚至可能再次解体。